学习新思想 落实新部署
——进一步做大做强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四川省文明办副主任 张峰

       近年来,四川省文明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兴媒体发展战略重要论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紧扣精神文明建设新形势新任务,主动顺应现代传播格局的新趋势新变化,大力加强网络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广泛开展网络文明传播,积极推动形成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充沛、风清气朗的网络精神文明建设新气象。

 

       切实加强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宣传阵地建设

 

       网络精神文明宣传阵地是加强精神文明宣传,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保证。一直以来,我们高度重视网络精神文明宣传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工作举措,总结工作经验教训,不断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一是加快“横向”文明宣传体系建设。根据中央文明办和省上相关要求,中国未成年人网、四川文明网积极推进文明宣传网络平台建设,开设了三个系列网站和一个平台。三个网站分别为:面向未成年人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发布权威的教育资讯《四川教育手机报》、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工作的《文明旅游网》、全国首个高校精神文明传播网《青春网》。一个平台即是全省公益广告展播平台。二是建立省、市、县“纵向”联盟网站体系。四川省自2013年2月启动四川省文明网和地方文明网站建设以来,截至目前,全省21个市(州),50个县(市、区)开通了地方文明网站,形成了以四川文明网为“龙头”,各级文明网为“骨干”的“纵向”文明网站体系。三是推进新媒体网络文明阵地建设。以中国未成年人网、四川文明网为平台,建立了“文明四川”“蓓蕾花开”等微信公众号,搭建起集内容生产、信息发布、工作交流、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全媒体技术平台。大力发展移动新媒体,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 “正能量+”微信矩阵,充分发挥公共区域WiFi热点接入、户外公益广告屏、电影院线等文明传播的新渠道。

 

       努力扩大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宣传实效

 

       网络精神文明宣传,是顺应媒体格局、舆论格局发展变化的战略抉择。我们充分利用有“自媒体”之称的社交网络等平台,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信息传播。一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学习宣传。如:我们开设了《中国好人小传》《好人语录集》《四川好人榜》《人民的好公仆》等专栏专题,集中宣传报道好人事迹,展示好人精神风貌。开设微博#四川好人#微话题,发动网友及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评论转发,依托微信公众号每月开展身边好人点赞活动。运用微视频策划开展系列网络文明传播“微访谈”和“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视频直播活动”,拓宽了活动参与人群。二是注重内容形式创新扩大宣传。一方面加强内容创新,2017年8月我们在全国首次拍摄发布了“文明骑行手语”系列宣传图片,吸引了中国新闻网、共青团中央、OFO小黄车等近200余家微博、微信公众号转发,#骑行手语#微博话题阅读量在两天内超过了11万。另一方面加强形式创新,我们利用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了《穿越时空 对话英烈》《端午赛龙舟》等多个生动有趣的H5应用,把网友的微信朋友圈变成了网络文明传播的新平台。三是突破传播介质强化宣传。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用好新闻媒体、社会媒介,不断突破传播介质,提高视频达到率,增强精神文明建设宣传力度。近几年,我们制作了《成长微镜头》《文明餐桌·光盘在行动》《远方的孩子》乡村学校少宫专题片、《信与诚》等系列微视作品,引起强烈反响,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全省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全面总结回顾过去五年极不平凡的伟大奋斗,科学谋划部署今后五年和更长时期的执政方略,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战线要认真学习领会,特别是要认真领会把握关于精神文明精神的重要论述、重大部署、重要要求。一是深刻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确立的主题。《报告》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为主题,明确宣示了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重大政治问题。《报告》提出和确定这样的主题,切中世情国情,符合党心民意。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必须深刻学习领会这个主题,这是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核心问题。二是深刻学习领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要求。《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就必须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投入到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中去。三是深刻学习领会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新要求。《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贯彻落实这些要求,我们需要大力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四是深刻学习领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报告》指出,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这一战略安排将精神文明建设“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有机结合,路线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深刻,显示出我们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决心和坚定信心。贯彻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这两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明确今后乃至更长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思路、主攻方向、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重大工程,与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相配套。
       下一步,我们还将搭建四川家风家训网络馆、四川好人馆等网络宣传平台,建设视频演播室、访谈室,不断丰富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用“互联网+”思维讲好文明故事,积极传递网络正能量,进一步做大做强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当前:B1(2017年11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