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包村“出诊”,廉情员来到群众身边
邝克勤
  “现在反映问题,直接可以找包村的廉情员,没有想到纪检干部都到家里来收集问题了……”对于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的杨大爷来说这还是头一遭。近段时间,在北川纪检干部“进村入户访廉情”活动中,杨大爷就把积压在心里的疑惑向廉情员“一吐为快”。
  廉情员就在家门口,不管问题大小,不需来回奔波,在家就可以反映问题。今年9月以来,北川羌族自治县118名纪检监察干部全部包村“出诊”,打破以往坐等群众来信举报的被动收集问题线索方式,主动出击,及时收集化解群众“急难怨盼”问题和诉求,推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苗头倾向早预防、早发现、早查处。
  “下深水”入户走访,主动“出诊”
  “大爷,您今年的退耕还林、耕地地力补贴这些补助款领到了吗?”日前,家住北川县香泉乡光明村一组的戎文斌家中就来了一名廉情员县纪委干部小张。
  今年9月以来,全县311个村、32个社区都有这样一名纪检廉情员,事先不打招呼,直接入户走访,走访必问“有什么困难”“党员干部作风具体表现如何”“各项政策特别是扶贫政策执行是否到位”“项目资金如何管理的”“党员干部有无违纪违法问题”五个方面的情况并进行详细记录。
  全县118名纪检干部按每人包2至4个村,主动“出诊”,通过入户访、具体问、关键看,重点搜集惠民政策落实、党员干部作风、扶贫资金项目方面的问题线索。今年,全县343个村(社区)实现全覆盖走访,共发现问题260余个,收集问题线索63条。  
  “过筛子”排查问题,集体“会诊”
  “走访的目的就是要主动发现问题,排查难题,再把搜集起来的问题过一遍‘筛子’,把群众反映最强烈,表现最突出,最难以解决的困难问题筛出来。”据该县纪委负责人介绍。
  纪检“廉情员”走访后都必须认真填写《北川羌族自治县纪检监察干部“进村入户访廉情”活动登记表》,注明走访时间、走访对象、走访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收集的意见建议、收集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
  “每季度最后一天,廉情登记表由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汇总、建立台账。我们将通过召开廉情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通过‘会诊’及时调查处理反映党员干部问题的线索,其它的问题建议按照管理权限移交相关部门。”该县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吴粱说道。
  今年,该县共召开惠民资金、扶贫领域、微腐败等重难点问题线索分析“会诊”会10次,县纪委常委会案件专题研究“会诊”会9次,督促整改落实问题102个,移交意见建议 11条。
  “钉钉子”啃硬骨头,常态“巡诊”
  惠农政策落实、村财公开情况、项目实施验收情况、扶贫资金、“微腐败”等相关问题线索是该县纪委“廉情直通车”关注和解决的重中之重。
  “您家今年领了多少香菇种植补助?种植了多少袋菌棒?”在北川县小坝镇酒厂村纪检廉情员对照扶贫花名册入户询问,问到的贫困户回答支支吾吾、眼神躲闪。廉情员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可能有猫腻”的信息,并在深入走访中反复核实,多方求证,最终揪出了胆敢动扶贫奶酪的“耗子”。原来2015年9月,该村以龙某等村民发展香菇种植产业的名义申报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但并未实施种植,“移花接木”以邻近村种植项目应对验收,致使财政专项扶贫补助资金10万元被违规领取。该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分别违规领取1000元。2017年10月,两人被分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并对负有监管责任的镇分管领导、验收把关不严的县农业局、县扶贫局相关责任人进行了问责。
  今年以来,该县紧盯资金项目使用、政策落实推进、脱贫成效等环节,常态“巡诊”查找问题线索,从严执纪,对发现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零容忍快查快办,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以纪律和规矩护航脱贫攻坚,维护群众利益。截至目前,扶贫领域问题立案8 件,结案8件,党纪处分8人,追究刑事责任2人,查处“微腐败”问题 64件64人,通报曝光13件13人。
当前:A2(2017年1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