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深义重承古韵 阳光热情誉巴人
中共巴中市恩阳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贾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以“知情义、懂感恩、要阳光”的人文理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恩阳“人文氧吧”,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精神养料和强大动力。
       ◇承继优良
       唱响恩阳情义之歌
       重法度,知情义。逗硬会前学法,适时举办法治讲座,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抓作风整顿,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活动;倡导既要体现法的公正又要兼顾人的尊严,组建了普法小分队,积极开展“送法上门”活动,实施“精准普法”。全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良好氛围,让法治深入人心,为情义恩阳提供强大的法治保障。
       传家风,重情义。组织力量入村落、进院户,大力挖掘优秀家风家训文化资源,举办评先进学乡贤、晒家风承教化活动。深化家风家教主题教育,开展“好家庭好家风”宣讲活动,引导百姓传承修德修身,践行父慈子孝、尊老爱幼、夫妻恩爱、有情有义等理念,努力营造“好家规涵养好家风,好家风涵养文明乡风”的浓厚氛围,撑起社会的好风气。
       学典型,守情义。始终把民生工作记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倾力打造服务性干部队伍,搭建为民服务平台,增强为民服务意识,用行动书写“情义”篇章。同时依托古镇文化、红军文化、米仓文化、巴人文化等资源和一大批优秀典范人物,教育引导群众明礼诚信、敬业奉献、与人为善、勤俭自强,奋力营造重情重义的良好氛围。
       ◇培育情怀
       谱写恩阳感恩之章
       优环境,常铭恩。通过多种活动,搜集优良的乡风、民风、学风、家风,借助乡贤、退休干部、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等力量,优化育人环境,营造怀恩行善氛围。加强学校感恩文化建设,将感恩元素融入课堂。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将铭恩之心内化于情。做优环境,为培育感恩情怀提供土壤。
       重教育,懂感恩。从家庭教育入手,加强感恩教育传承指导工作,利用学校延伸“小手拉大手”“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分享恩阳的感恩教育典范,为家庭和社会提供感恩教育方法。倡导常怀感恩之心,从小事入手,播撒善良、感恩的种子,并借助“扶志与扶智”活动,拓宽感恩教育之路。
       强引领,图报恩。利用公园、文化广场、公交站台、大桥护栏等场所,借助横幅、电子显示频和宣传栏等载体大力实施感恩教育,举办感恩奋进主题文化系列活动,为各界人士搭建平台,掀起谢恩和报恩的热潮,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修炼品格
       共建恩阳阳光之城
       树理想,阳光心。从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积极组织观看教育宣传片、聆听报告会,举办法纪培训讲座,重温入党誓词,开展“远学焦裕禄、近学张雪梅”活动,不断强化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面对基础差、底子薄和贫困群众比重大等区情,引导全区干部群众树立理想,兴产业、建新居、拔穷根、奔小康,用阳光心态铺平理想信念之路。
       正人品,阳光性。鲜明用人导向,践行“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的理念,引导党员遵守党的纪律、服从组织安排,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通过干部读书班、法治课堂、道德讲堂等载体,锤炼干部优良品格,塑造有胆识、有气魄的阳光性格。常态化举办“做阳光恩阳人”等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未成年人,凝聚阳光力量。
       强担当,阳光人。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职责使命,打造阳光政务,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敢于迎难而上、勇于克难攻坚,构建起“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干事创业新局面。同时,围绕脱贫一线的先进事迹、建设工地的忘我精神和基层服务的坚韧意志,切实讲好典型故事、传递向上精神,凝聚全区干部群众的力量,扛起责任大旗,为新城崛起、全区繁荣贡献力量,为恩阳“人文氧吧”注入生机与活力。
当前:B2(2017年12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