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是把双刃剑
付群华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8月4日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亿,人均周上网时长26.5小时。
庞大的网络群体力量不可小觑,很多时候生活中无法解决的事,在网络却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身边人在朋友圈转发“轻松筹”时,我在向他们求证事情的真实性后也捐过几次钱,虽然不多,但是人多力量大,那些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人都得到了帮助。
在一个朋友的婚礼上,我有一位朋友小玉遇到了一个令她心仪的小伙子,两人留下了联系方式交往起来。交往一段时间后,小玉发现双方不合适,就委婉地提出了分手。可对方不同意,还纠缠不休。小玉于是拉黑了他。小伙子恼羞成怒,在网上公布了小玉的电话和微信,在朋友圈辱骂小玉,给小玉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小玉为此还大病了一场。好在后来通过朋友相劝,小伙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登门给小玉道了歉,并删掉了网上发布的帖子。
我还有一位朋友的亲戚,在一次晚归路上遇到一个醉酒的女孩,亲戚觉得女孩子喝多了酒,又已经夜深了,怕这位女孩有危险,于是他好心上前问女孩住在哪里,想要送她回去。但女孩醉得不轻,问家庭住址也说不清楚,于是,他只好扶着她到处走走,想让她吹吹风醒醒酒。结果,不知是谁看见录了视频发到网上,说亲戚遇到醉酒女不怀好意欲谋不轨。事情像发酵一样在网上传播,很快传遍整个小城,我这位朋友的亲戚还被“人肉”了,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都被晒到网上,给亲戚和家人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亲戚无奈,只好报警,要求录视频发网上者及公布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者删除内容并公开道歉,并且保留进一步起诉的权利。在警察的帮助下,视频发布者了解了事实的真相后才后悔莫及。
在我看来,网络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惩恶扬善,用不好就是暴力,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曾有人建议要实行网络实名制,认为这样会减少许多无谓的网络暴力。但我倒认为此举用处不大。因为我参与的一个实名聊天群中,还是发生过群友们的对骂,尽管大家都是实名,你认识我、我也知道你。但互相谩骂的程度却一点没有减轻,因为网络是虚无的,它会夸大我们的情绪,让我们觉得网络就是保护壳,没有过多拘束。
不过,既然网络暴力有时候不可避免,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坦然去面对。首先,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在精神上藐视它,以一种淡然的心态来面对;其次,我们在网络上发表论调时,要假设自己就身处现实,与人面对面地交谈,设身处地考虑下对方的感受,要保持克制,有所节制。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也理应要做文明网民,广大的网民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