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需要文明之声
邹清华
2017年4月2日,安徽省安庆市公安局接到市民举报有网民在其新浪微博发布信息,称安庆石化厂危化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经查,该信息与事实不符,属于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当地警方于4月3日凌晨将嫌疑人张某抓获,之后又相继抓获了违法嫌疑人鲁某和曹某。
诸如此类不文明的网络传播事件,往往似一场狂欢在延续,愈演愈烈。截屏、视频、当事人的姓名、身份证信息和各种生活照片都相继在网上曝光,导致一些不知道实情的网友在网络上发出不文明的声音,让事态变得更加严重。
尤其在微博、微信中,铺天盖地的“拐卖儿童入刑”的信息,可以看到当下网民对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这些不经思考、跟风、甚至火上添油的传播,不仅不会对事件有任何的推进作用,甚至还会造成社会恐慌。
每当看到频现的网络谣言、惊悚消息、网上谩骂,人们内心一颤: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网络传播的声音为何变得如此不堪?是什么让他们迷失在这些负能量的信息里?
有人发出感叹的声音,网络世界是冰冷的;也有人发出评判的声音,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网络负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的情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网络文明传播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有志青年的新使命、新责任。在网络传播中,做到思考判断,不盲目发声。同时,在看到一些正能量消息时,不吝啬为文明代言,而是勇敢接力。
“争当中国好网民,争做网络时代的新青年。”这是社会对网络文明传播志愿者的呼唤。任何时候我们要坚定态度,有所选择,守住自己的底线。面对各种骇人听闻的消息,不应盲目跟风,急于转发、点评,而是要理性发声。要勇于担当,向网络暴力、虚假信息、歪风邪气说“不”。在网络世界里,不仅不能跟风,更不能做“沉默的羔羊”,要敢于亮出网络文明志愿者的责任精神,勇敢地发出正能量的声音。要闻思学习,提升明辨是非、判别对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