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着一份执著、一份坚守,一颗感恩母亲河的心,北京顺义区裕龙三区星火志愿护河队,两年累计行走16000多公里,日日夜夜守护着北京的第二大河——潮白河。他们成员近百人,平均年龄64岁,用实际行动奏响了一曲夕阳赞歌。
倾情护河
担起潮白河畔草木榛榛
冬日的清晨,天微微亮,李书田和他的老伙计们就已经在潮白河畔会合,开始长达两个小时的护河工作。这样的工作,他们已经干了两年。
“与潮白河共生共长,我对这条河有深厚的感情,晚年总想为潮白河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77岁的星火志愿护河队队长李书田年逾古稀,植有心脏起搏器,看着河道排污、孩童戏水、岸边捕鱼等不当行为越来越多,终于借社区老年干部会的机会,提议成立护河队。
“李队长曾任顺义区水务局局长,为促成护河队,他多次走访水务局、老干部局、光明街道、潮白河管理队,争取各方支持。”光明街道裕龙三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兵说,护河队成立之初只有32人,如今队伍壮大到95人,他们风雨无阻,节日不休,始终坚守在护河第一线。
不辱使命
护河队造就“平民英雄”
不计成本、不图回报,干着捡垃圾、巡查、监督、举报等“杂活儿”,看似简单,却不平凡。附近的居民说,护河队就是他们的“平民英雄”。
在护河队里像李书田这样的“平民英雄”还有很多:78岁的副队长冯江装着4个心脏支架,还在静养期就积极处理护河队各类事务;69岁的退伍军人李新民要照顾生病的老伴,执勤却从未缺席一天;79岁的高荣自愿坚守护河一线,“只要能走,就要护河,不给人生留遗憾”;73岁的赵一明患病住院,还不忘安排80岁的老伴代替执勤……
护河队的工作并不轻松,“遇见年轻人有不文明行为,大家都劝我少管闲事。”75岁的王桃芬是护河队八组组长,一提起桃芬阿姨,邻居们就想到“热心”二字。“听不听是他的事,说不说是我的事,我有责任去劝阻。”王桃芬说。
“心里装着党,退休不离岗,守护母亲河,晚年发余光。”李书田将护河队员们的事迹编写成一首打油诗,“这不是编出来的,而是从内心迸发出来的。”李书田说,字里行间代表了老同志们的共同心声。
老人们忘掉自己的年龄,忘掉自己患病的身体,在有限的生命里思考、求索,毅然选择了忘我奉献。“我们生在解放前,经历过旧社会的苦,也尝到了新时代的甜,‘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心一意跟党走’,这个信念不会动摇。”李书田说。
共建共护
共续星火精神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裕龙三区的老人们加入到星火志愿护河队这个公益组织中,他们就成了整个街道的“宝贝”。
据水务局潮白河管理段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接到的举报电话较去年同期减少了近四成。“护河队不仅护河,更得到了社区居民的广泛认同。”李兵说,社区党总支同队员随时联系,相关部门专门提供活动场所、急救箱等保障性物品,为队员们护河行动创造了便利条件。
“90多人的力量毕竟有限,要让护河队的精神进校园、进社区。”李兵介绍,从今年3月11日至今,护河队联合裕龙小学、俸伯二小、双语幼儿园进校园开展了“我爱母亲河——大手拉小手共护母亲河”、《潮白知识》进校园讲座等一系列活动。
“在党总支的带领下,下一步我们要做展板,出书出册子,把潮白河文化和精神传承下去,在潮白河活动地段进行更广泛宣传。”李书田说,护河行动是一种正能量,“用我们的星星之火,照亮更多年轻人的心”。
(新华社 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