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古镇——毛浴
李生钰(四川)
    在川陕相连的大巴山腹地,有一个叫毛浴镇的很不起眼的小地方。80多年前这里是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议召开地,如同一颗闪耀着光芒的红星镶嵌在祖国西南的地理版图上,传承着党和军队的红色基因,传颂着当年红军动人的革命故事。
  毛浴镇,它处在大通江河与圆池河交汇处,一面靠山,三面环水,地势狭长而平坦呈半岛状,曾经是川东北一个极为繁华的水陆交通要道。毛浴,自古以来是川东北军事要地。
  深秋时节,徜徉在古镇老旧的大街小巷,古城墙、石板路、红军当年留下的石刻标语、红色革命遗址,随时可见。远山红叶如朝霞映红了山峦。抚今追昔,心潮起伏,当年红军战斗生活的场面似在眼前浮现。
  1933年2月,红军队伍进驻毛浴镇,建立了赤江县。这里是连接苏区所在地的通江县城,红军后勤基地苦草坝和红四方面军王坪总医院的重要水陆交通枢纽,是红军重要的军事要地。赤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红四方面军党政工作会址,川陕苏区第一所列宁小学等都在这里。
  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毛浴召开了红四方面军建军史上唯一的党政工作会议,到会的连级以上干部800余人。在这次会议上制定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政工训词。这十六字训词是伟大的红军精神和川陕苏区精神的集中体现,鼓舞着苏区指战员浴血奋战,苏区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投入到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建设中。毛泽东曾称赞:“川陕苏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川陕苏区在争取苏维埃新中国的伟大战斗中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和意义”。
  忆往昔峥嵘岁月,走出红色古镇,穿越历史的天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将士和苏区人民,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梦想,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书写了一个个经典传奇,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给后人留下了军纪严明、廉洁奉公、英勇善战、作风优良、军民奋进的优良传统。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民族的精英,是我们时代所需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满山的红叶夺目耀眼,银缎般的秋水哗哗流淌,美丽的毛浴古镇显得古老而又年轻。江水清澈见底,江边的红军石刻标语、镇里的红军革命遗址格外引人注目。红色是它永远的符号,也是华夏民族的生命原浆。毛浴古镇传承着的红色文化历久弥新,春去秋来,川流不息的人朝圣般地涌入红色古镇。
当前:B3(2017年1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