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名为《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文章中称“莎普爱思滴眼液”的广告涉嫌虚假宣传。随后,又一款宣称能治疗风湿、颈椎等病症的“曹清华胶囊”也被曝光为虚假广告……如今,虚假广告越来越多,让人感觉越来越防不胜防。
广告,即广而告之。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电视、广播等渠道,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当今时代,随着电视广告的异军突起,广告的宣传作用让人刮目相看。通过广告,厂家(商家)找到了消费者,消费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商品,各取所需,皆大欢喜。
在我看来,越是影响力大的广告,广告投入量越惊人,动则上亿的广告费早已是司空见惯,比比皆是。如“莎普爱思滴眼液”和“曹清华胶囊”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广告界“大腕”。据报道莎普爱思2014年至2017年对应的广告费用分别为2.1亿元、2.4亿元、2.6亿元、2.2亿元,“曹清华胶囊”也不甘“落后”。
然而,“羊毛出在羊身上”。包括电视台的广告播出、明星代言等广告费,表面是由企业、厂商赞助,实则却都是由消费者埋单。广告费、产品成本和商品利润让价格“坚挺”,居高不下。事实胜于雄辩,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就说明了一切。
广告是广而告之,而不是假而告之。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有法可依的大环境下,大部分的广告却并没有“结”出依法制作、发布的“善果”,反而“结”出了许多骗你没商量的“恶果”。“莎普爱思滴眼液”没有预防和延缓白内障的科学论据,“曹清华胶囊”只是保健品。虚假广告在监管部门的眼皮底下,如星星之火燎原起来了。我认为,治愈虚假广告需多管齐下,才能抑制广告的“假”字当道、“遍地开花”。
在我看来,监管不力、处罚过于宽松是虚假广告“长盛不衰”的罪魁祸首。由于虚假广告的违法成本低,厂家(商家)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还有,对虚假广告的查处没有做到全国“一盘棋”,也是虚假广告泛滥成灾的一个重要原因。虚假广告所涉及产品在一个地方“下架”,却在其它地方依旧“生意兴隆”,这是监管部门做得有所不足的地方。因此,对虚假广告查处要全国 “联网”,全国封杀,而不能让其“东边不亮西边亮”。要让虚假广告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只有这样,虚假广告才会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同时,我认为电视台的“助纣为虐”是虚假广告“繁荣昌盛”的“催化剂”。工商部门对广告厂商的处罚轻,对电视台发布虚假广告的处罚力度也不够,所以使虚假广告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我觉得对于明知企业打虚假广告还为其发布的电视台,要坚决实行“连坐”处罚措施,避免虚假广告越来越多。
但是,说到底,想要避免上当受骗,最好的办法还是消费者自己不要轻信广告的一面之词,这才是治本之道。要眼见为实,而不能迷信道听途说的东西。自己心中要有个“打米碗”,不要轻易购买电视上吹得神乎其神的商品。此外,针对老人更容易上当受骗的现实,有关部门及老人的子女要多用老人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老年人识别虚假广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