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洗脑神药”误导消费者
张玉胜

      

       12月3日,莎普爱思发布公告,澄清近日网络上一篇《一年狂卖7.5亿的洗脑神药,请放过中国老人》的文章,称莎普爱思滴眼液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抗白内障药物。此前,自媒体“丁香医生”发布了上述文章表示,莎普爱思广告语使得消费者相信了“眼药水就能够治好白内障”,导致许多消费者出现了并发症、延误治疗等情况。(12月5日《新京报》)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曾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老话,不失为坊间对商家自我营销的最直白描述。但我认为,无论怎样的卖弄与夸耀,都不能背离诚实守信、老少无欺的商贾底线。莎普爱思所宣称的“白内障看不清、莎普爱思滴眼睛”和“模糊滴、重影滴、黑影滴”等夸大疗效的广告用语,俨然是将自家的产品吹嘘为“一滴就灵”的白内障的“克星”,这种虚假宣传显然是罔顾事实的,也无疑是对消费者的一种的“洗脑”与误导。
       我们都知道,作为维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宣传手段,广告营销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我觉得产品推介必须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不能夸大其词,见利忘义,无论同行竞争如何激烈、市场销售如何低迷,诚信经营的理念都不可动摇。纵观莎普爱思的营销宣传,其传递给社会的讯息,就是“眼药水可以治好白内障”的这一虚假信息。这显然契合了许多惧怕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先吃药缓解”或“能吃药就不做手术”的想法,极易导致延误治疗或出现并发症而导致不良后果。
       就当下情况而论,“眼药水能够治好白内障”不过是有失科学验证和有悖医疗现实的伪命题。据相关专家介绍,目前市面上至少有40多种抗白内障药物在世界各国临床使用,但能够证明其有效性的直接证据甚少。尽管一些制剂在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可抑制白内障的形成,但仍缺乏有效的临床证据。因为我们的晶状体中的蛋白质变性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晶状体一旦发展为白内障,无论用什么药物也不能将变性的蛋白质,恢复成原先的清沏透明状。也就是说,根据目前的诊疗常规和专家共识,白内障唯一并确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进行手术治疗。
       诚然,相较于过往的“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凭实力说话,当下的广告宣传的确成为了商家占领市场的重要营销手段,而且力度不断增强。有人曾将营销的两大法宝归纳为“攻心” 与“洗脑”,即要让消费者对此产品深信不疑,让他们丧失理智。也许,单从信息传递和知识传授的角度考量,这种直达人们心田的“入心入脑”的广告宣传是无可厚非的,但前提必须是正确的信息和科学的知识,而不是为一己私利而杜撰出来的虚假信息,更不能是罔顾健康的恶意误导。除此之外,我认为想要遏制“洗脑式”的广告误导,不能只寄望于消费者们擦亮眼睛,更需权威机构的正确解读和执法部门依法惩戒。

当前:B3(2017年12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