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起点 再赴新征程
——江西省吉安市带着荣誉再出发
罗相文 邹清华
2017年11月17日,首都北京,掌声如潮。江西省吉安市市委书记胡世忠代表530万老区吉安人民参加中央文明委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捧回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奖牌。
这是荣誉,也是鞭策,更是动力。
这一天,将成为吉安城市历史上极具意义的一天。
吉安上下,奔走相告,消息刷屏。历经三载,首创成功,来之不易,过往的艰辛与故事,瞬间化作一股股文明的暖流,传遍庐陵大地,撑起了幸福吉安的精神高度。
追求文明不止步
吉安,向往文明,追求文明。
2012年,获评“省级文明城市”。
2015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2017年,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这是一串跳跃的文明音符,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捧接着一捧传的丰硕成果。
这是一组和谐的新风写照,是吉安人民共同努力、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
接力传承,步步为赢,吉安持续“赶考”全国文明城市,成功获得了我国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城市荣誉。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被称为城市之间的“奥林匹克竞赛”。吉安拿到了通往全国文明城市的“金钥匙”,有资格与99个地级城市同步“竞赛”,分三年“高考”。
2015年,测评占比总分为15%,吉安考出全国地级市第53名的成绩。
2016年,测评占比总分为25%,吉安考出全国地级市第41名的成绩。
2017年,是大考之年、决胜之年,测评占比总分为60%,吉安考出了三年总成绩占全国地级市的21位,成功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三年的创建历程,吉安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全面动员、齐心协力。吉安上下积极投入,“担当实干、马上就办”,战高温斗酷暑,锤炼出了“有志者事竟成”的创城意志力,成为吉安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城市形象再提升
城市,因为文明更美丽;文明,因为担当更绚烂。
如何提升城市的文明指数,提高城市的“颜值”?吉安从强化组织领导做起,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充分发挥市四套班子领导及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持之以恒在创建一线抓部署、抓推进、抓整改。通过示范带动,压实责任,有效激励和推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当中。
从坚持一流标准做起,将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这套“考试题”分发到82个责任单位,层层签订责任状。对中心城区实行网格化管理,科学划分68个责任区域,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实行片(路、点)长制,推动创建工作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不留漏洞。同时,制定出台“十个一”推进机制、“网格化”督导机制、“两单两报”整改机制和考核问责办法,倒逼推动基层创建工作常态长效。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在治脏、治乱、治差、治短上下功夫,大力实施“9+6”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完善公共设施,整治公共环境,优化公共秩序……全面整改,补齐短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
当一项项便民利民的举措不断由构想变成现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的一个个考核指标落地落细,才让全市人民感受到了变化,才让群众真切体会到了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文明新风扑面来
文明城市人民创,文明成果人民享。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吉安坚持外塑城市之形,内铸城市之魂,以抓人的文明为重点,用崇德向善、文化厚重托起城市文明高度。
道德建设,撑起文明之魂。一个好人就是一个正的“能量源”,一群好人就是一个爱的“反应堆”。吉安紧抓市民教育,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筑牢价值引领之魂;选身边好人,持续开展吉安市道德模范、感动吉安人物、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以榜样引领道德风尚;育未成年人,深入开展“网上祭英烈”“唱响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实践活动,打牢文明创建的基础基石。
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吉安还坚持大力开展“扶困扶弱”“邻里守望”“脱贫攻坚”“美丽家园”“文明交通”“窗口形象”六大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各项志愿服务指标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切实形成了“奉献大爱、善行吉安 ”新态势。
此外,吉安坚持以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和道德建设之中,开展“书香庐陵”“经典诵读”“讲红色故事”等征文、演讲、读书大赛;开设贴近群众的读书场所,创新便民利民的阅读方式,努力打造一座有人文情怀、有文化温度的文明新城。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立足新起点,迈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向着美好生活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