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过年美食文化
张煌新(广东)
       我的故乡在粤东河源区域的一个客家山村,村里人对美食很有讲究。传统的客家菜在客家人的锅头里,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客家菜不但有“原汁原味,可口可心”之美称,而且还有一种独特的客家文化习俗,例如春节大年初一,老家人户户餐桌上必有两道菜:发菜和鱼,它们象征着新年发财,年年有余的好意头。
  客家菜就文化层次方面来说,反映了客家人俭朴好客、尊老知礼的优秀品质。我老家的客家人招待客人十分大方,热情好客,不但要把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而且还要凑足六碗八盆十样这些吉利的数字,并且上菜还有许多规矩。几乎一成不变的是:第一道菜上鸡,这一道“无鸡不成筵”的习俗,包含着“开筵大吉”之意。据说,鸡用客家话读起来与“吉”近音,所以客家人为了取个好意头,上第一道菜意为“万事吉当头”。
  老家人在酒席上的客家菜,都有芹菜、蒜、葱、香菜、韭菜、鱼及肉这七样菜,它的意思合起来是“勤快、会划算、聪明、有人缘、长幸福、有余、富足”。新过门不久的媳妇都要吃芹菜,取“勤快”之意;小孩子第一天上学读书要食葱,取“聪明”之意;新婚夫妇第一餐要食韭菜,取“长久”之意。
  老家人在春节都爱吃年糕,因此,年糕成了老家人传统佳节的必需食品,因为老家人把年糕取意为“年年登高”的好兆头。过年了,大家都想有个好意头,所以,人人都要吃年糕,盼望一年胜于一年。
  过年时,老家人家家户户都有丰盛的食品招待客人,其中年糕、米糕等这些用米粉制作的食品尤其受欢迎,这些食品是历史久远的传统年货,传统的制作方法也很讲究,但客家人几乎家家户户都知道制作的方法,一到“入年架”后,便开始制作这些食品,以供春节时招待客人和送亲朋好友。年糕的制作最为复杂,好吃的年糕需要上等食材的同时,在制作手法上也十分讲究,每套工序必须精而细,不得有半点马虎,这样做出来的年糕才好吃又好看。
  我们那里的年糕大体分为:炸年糕、夹心年糕、八宝糕几种。炸年糕的制作方法是将糯米和粳米洗干净,然后用石磨人工磨成粉凉干,做糕时将粉倒入木盆内加上糖、猪油和花生油,然后将搅拌好的粉团放开摊平,再放入锅内用柴火蒸熟。蒸熟后再取出冷藏,然后又将整块年糕切成一个个方块型,放入油锅中炸透便成为炸年糕,味道又香又甜又脆,人们十分喜爱吃。
  夹心年糕的制作又是另一种方法。将糯米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上屉蒸熟,冷却后用木棒捣烂成为粉团,并展开切成两大块,再用熟烂的小豆加上红糖或者白糖做成的馅,将馅撒在其中一块,再将另一块放在馅上压实压紧,之后用刀切成块,用中火蒸熟即可食用。夹心年糕香而甜又可口。
  在客家年糕中制作方法最为复杂的就是八宝年糕。从前,在老家的一些家庭较为富有的人家才做八宝年糕,因为八宝年糕用料较多,要用许多食材才能制成。原料有糯米、白糖、麻仁、虾、冬瓜条、萝卜干、猪肉等。八宝年糕的制作是将准备好的糯米饭,放在一个已经抹了一层油的盘里,当糯米饭铺了有一厘米厚时,就放入准备好的馅料,然后再铺一层糯米饭,然后上锅蒸熟,最后再切成小块就可以美美地吃一顿。客家年糕好吃美味可口,而且又有一个好“彩头”,所以这种传统食品从古到今,一直流传在客家人当中。
当前:A3(2018年02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