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亟待绿色处理
叶子
        “回收旧手机、电视机、洗衣机……”这走街串巷的吆喝声感觉熟悉吗?虽然这种传统的电子垃圾回收方式逐渐成为历史,但随着电子消费升级,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愈加频繁,电子垃圾回收处置问题不容忽视。如何治理数量巨大的电子垃圾,成为了亟待破解的难题。
        增速飞快危害大
  电子垃圾又称电子废弃物,指被废弃不再使用的电器或电子设备,主要包括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和手机、计算机等通讯电子产品的淘汰品。
  根据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联合国大学和国际固体废弃物协会发布的《2017年全球电子垃圾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共产生4470万吨电子垃圾,比2014年增加了330万吨,上涨近8%。专家指出,这一趋势在未来数十年内仍将持续。
  随着电子产品价格降低、更新加快,从电子产品到电子垃圾之间的“一步之遥”越来越短暂。电子垃圾中含有大量铅、铬、水银等有毒害的化学物质,如果作为普通垃圾丢弃或简单填埋,将对环境和人的健康构成威胁。
  拆解有毒回收难
  虽然电子垃圾中含有有毒物质,但同时,电子垃圾中因含有金、银、铜等贵金属,也被称为“城市矿产”。在中国,被称为中国“电子垃圾拆解第一镇”的广东省贵屿镇,是中国最著名的电子垃圾拆解产业聚集地,因为仍然使用最原始的“洗金”“烧板”等方式进行提炼,使得环境受到污染。即使2016年以来贵屿对粗放式经营进行了整治,循环经济产业园也投入运营,但环境修复依然长路漫漫。
  另外,对电子垃圾的回收工作也亟需加强。例如,甘肃省目前投产的电子垃圾处理厂有两家,但这两家企业目前处理的电子垃圾仅包括部分“四机一脑”(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电脑)。甘肃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主任苏艳芳认为,目前电子产品的回收仅为收集和简单的拆解,无深度处理和回收,而当前最大的困难是回收体系的建设。
  多措并举是良方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是当下电子垃圾处理中值得提倡的一种解决办法。戴尔、惠普等企业都已建立相对完善的回收制度。2016年1月,中国工信部出台《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方案》,格力、TCL、联想、华为等企业名列之中。中国在电子垃圾管理和处置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任重道远。
  另外,环保教育是一项长期课题。一方面,要提高居民绿色消费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电子垃圾回收,前端分好类,后端才好“对症下药”进行处理;另一方面,倡导居民合理消费,不要过度消耗电子产品。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
当前:A3(2018年04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