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原工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了一份重磅文件——《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将针对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学科类培训及竞赛活动的培训机构实行严格规范和整顿。
不得不说,笔者觉得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治已经势在必行了。《通知》的出台,为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下了一场“及时雨”,也画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线图”。
在笔者看来,培训费上万,并非人民群众的改革红利太多、富得流油所致,而是家长们做的无奈“选择题”,而造成这种不堪、失控的局面,笔者觉得相关部门及学校要负有一定的责任。
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就是“有市场就有价值”。以前还曾出现过有教师在校内上课“出工不出力”,把“绝招”藏着掖着,要到课外补课时才使出浑身解数的个别现象。于是,学生只得跟随老师“转战”校外培训班。这种现象虽然是极个别的,但却会“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同时,还有些校外培训机构宣称他们跟学校在“联手”开展培训活动。在真假难辨的情况下,许多学生家长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于是,部分学生就不得不走进校外培训机构“再学习”了。因此,这次专项治理行动,必须有的放矢,猛药去疴,对症下药,方能善作善成。
此外,笔者认为,对于校外培训机构,每年可以进行年度考核。教育部门考核是否有学校及校内老师兼职或充当“经纪人”的情形;而针对收费是否太高的问题,物价部门也要主动作为,并规定一个收费的上限“高压线”,让校外培训收费不得不走“平民路线”。
最终,需要家长正确对待校外补课问题。望子成龙本身没错,但“成龙”不一定非要“跟风”而让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补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一旦因为补课压力过大而让孩子对学习索然无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时,必然导致学习效果事倍功半,得不偿失。因此,作为家长,要主动引导孩子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并快乐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