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鸡蛋茶
梁永刚
所谓“鸡蛋茶”,其实是河南地区对水煮荷包蛋的俗称,只不过碗里面的水多一些,再放上一些白糖,所以被农人们称之为“鸡蛋茶”。 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只有用茶叶泡出来的水方可称之为茶,可在河南地区的乡间却不是这样,凡是烧开的水都统称为“茶”。受这种习惯性叫法的影响,农人们把白开水叫“白茶”,冲入白糖的开水叫“糖茶”,水煮红薯称叫“红薯茶”,水煮萝卜叫“萝卜茶”,如此一来,水煮荷包蛋叫做“鸡蛋茶”也就不足为怪了。
我的老家地处豫中平原,礼仪之风很盛行。过去,但凡有远道而来的亲戚登门拜访,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敬一杯鸡蛋茶则是必不可少的待客之礼。敬鸡蛋茶的习俗淳朴厚道,没有更多的客套话,有的只是实打实的热情。在童年的记忆中,风尘仆仆的客人进屋落座后,父亲忙上前递上一支烟,彼此寒暄着问候着。此时母亲则在院子里忙开了,又是支锅又是生火,等土灶之上的一锅水烧开后,便从鸡窝里摸出几个鸡蛋打入锅中,不一会儿,白白胖胖的荷包蛋就在水里上下翻滚。母亲熄了火,抄起勺子将鸡蛋盛进碗里,再从糖罐里舀上一大勺白糖,端起一碗热气腾腾香甜可口的鸡蛋茶,走进堂屋往客人面前的桌子上一推,顺手把筷子递了过去,笑呵呵地说道:“走恁远路了,赶紧喝口茶吧。”
农人们把做鸡蛋茶俗称为“打鸡蛋茶”,多是用地锅,即在地上支起几块砖头,放上一口黑锅,用麦秸或者豆秆做燃料烧锅。打鸡蛋茶看似简单,却很难掌握火候,生手想要打一碗保持浑圆蛋型的鸡蛋茶,绝非易事。鸡蛋打早了,煮的时间就长,吃起来不鲜嫩,有些老;火烧得不旺,鸡蛋吃起来便觉得口感差。高手出自民间,秘诀来自于生活经验。母亲曾经告诉我,只有把握好火候,控制好水温,才能打出色香味俱全的鸡蛋茶,即“溏心鸡蛋茶”。一碗清凌凌的水中漂浮着几个圆圆的荷包蛋,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让人再三细看,不忍下箸;用筷子拨到碗边,轻轻咬一口,富有弹性的蛋白吃起来软硬适中,金黄的蛋黄儿顺着嘴角流淌出来,慢慢地将其吸到嘴里,嫩乎乎的蛋清、香喷喷的蛋黄、甜津津的汤水,让人唇齿留香,余味无穷,从喉咙到肺腑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和熨帖。
喝鸡蛋茶看似寻常,却蕴含着诸多乡村礼仪,就连鸡蛋茶里鸡蛋的数量多少,喝几个留几个,都是有讲究和寓意的,寄托着农人朴素美好的祝愿。那些有资格享用鸡蛋茶的人,都是主家敬若上宾的客人,譬如娘家来的老亲旧眷,媒婆登门拜访,准女婿头一次去丈母娘家,主家通常都要打鸡蛋茶招待,通常情况下一碗鸡蛋茶里打五个鸡蛋,那是诚心诚意让你吃完的,其寓意是五福临门,能吃完的一定不能剩下,否则就辜负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如果饭量小或者胃口不好实在吃不下去,吃之前先用筷子拨出来两个,代表着好事成双,剩下三个自己吃,也有一些家境殷实的人家,鸡蛋茶通常打七个鸡蛋甚至更多,以显示主家的好客热情。此类情况的用意是让你用筷子拨出来两个、五个或者六个,分别代表两全其美、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但万万不可一个不吃甚至连筷子也不动,主人会认为是瞧不起他。
如今,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善,鸡蛋早已不是什么奢侈品了,昔日乡间用来招待尊贵客人的鸡蛋茶也淡出了百姓生活,而被口味各异名目繁多的饮料所取代。作为生动鲜活的民俗载体和传递亲情讯息的使者,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茶早已超越了食品的范畴,而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见证着一份古朴淳朴的乡情乡味,镌刻着一段清苦难忘的悠久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