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青山绿水 系住美丽乡愁
——江苏省太仓市浏河镇美丽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添活力

        太仓是江苏省苏州市所辖县级市。近年来,太仓市浏河镇以“生产强、生活富、生态优”为目标,诠释着对“美”的独到见解,在美丽乡村建设热潮中,探索出一套独有的共建共享的乡村振兴方法,让乡村留得住青山绿水,系得住美丽乡愁。

        “颜值”靓了
        生活美起来
        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韵”的理念,浏河镇新塘村依托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整村推进康居乡村建设,重点将几个点位贯穿连通,统一进行整体性提档,保证了自然风貌的连贯性、统一性和完整性。
  新塘村的自然村落熊家宅遵循取予适度的朴素生态观,着力建设相互依存、相生共融(荣)的生态社会,努力形成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友好的发展格局。该村于2016年年底完成了苏州市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并获得了创建苏州市康居乡村先进集体称号。在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中,总共投入近300万元,先后全域修复拓宽道路3条,新建公厕、服务用房各1座,停车场和小游园各一处,新增路灯27盏,新增绿化面积约1350平方米,新建人行木桥1座,清除大棚约8公顷,整治废品收购点3处。修建后的熊家宅实现了“三覆盖、三清除”,即处理污水全覆盖、亮化全覆盖、绿化全覆盖,大棚全清除、废品全清除、露坑全清除;古朴素雅的民居、宽敞大气的文化广场、清澈的流水也为之增添了一番诗情画意。
  闸北村,坐落于长江之滨,几经拆并,村民们相聚在整洁雅致的拆迁小区内,一如既往地延续着孝悌和睦、友邻互助。近年来,在商业文旅项目的牵引下,闸北村大力整合村域内资源,扎实推进改水、改厕、改路的“三改”和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五化”。“八纵六横”的道路两旁,绿荫掩映,蜿蜒舒展的长江湿地公园,草长莺飞……如今的闸北村宛如一枚滨江瑰宝,正广开怀抱、静待八方来客。
        “腰包”鼓了
        生活富起来
  熊家宅的农田主要以种植稻麦为主,兼有部分林果,又建设了“稻虾共生”的生态特种养殖基地。村委会积极引导村民践行“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富民合作社,由村民组长担任社长,社员将土地或房产进行入股。下一步将寻找投资主体,对熊家宅进行整体包装,发展农旅项目,让村民在享受优美环境的同时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闸北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三个方面持续发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发展高效农业,以吸纳村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农民合作组织怡源合作农场已建成并投入运作,且均为高标准农田。二是有效利用村级产业和区位优势,多渠道整合资源,现已帮助5060位失地农民再就业。三是推进合作,资源共享,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闸北村与村级兄弟单位抱团发展,各村共同谋划、集中力量、合作发展。
        “好人”来了
        生活亮起来
  在浏河镇浏南村60组,有一位80岁老人名叫刘秀荣,他虽然不是村“两委”班子成员,但为新农村建设勇挑重担,出谋划策,既是指挥员,又是施工员,为新农村建设默默付出,是大家眼中的“老管家”。
  入党40多年里,他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首位,他认为只有不断在思想道德上进步,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党和人民。刘秀荣曾担任阅兵村党支部书记,退休后,虽然身不在岗但心犹在岗,始终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热忱。
  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去到村民家中,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把老百姓的意见、建议收集起来,及时向村里反映,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解决的办法。例如,随着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发展和全民健身意识的加强,晚饭后有很多百姓在江堤上跳舞健身,不仅影响交通,还存在安全隐患。刘秀荣看到这一情况后,及时向村里反映并提出了合理建议。村领导根据他反映的问题进行了实地考察,随后建了一个老年活动中心,为群众健身提供方便。后又经过他和村党委的多方面努力,建成了集日间照料和老年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活动中心,受到了百姓的一致称赞。他还主动承担起老年活动中心的部分工作,如早起开门、维护日常卫生等,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常常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此外,化身“老娘舅”的刘秀荣还不辞辛劳地帮助邻里化解了诸多矛盾纠纷,倾力付出,不求回报,成为了全镇的道德标杆。
        (据中国文明网)

当前:B2(2018年04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