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的安福探索
——江西省安福县大力推进“136幸福教育工程”
        针对农村青少年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四缺”问题,江西省安福县着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引入最新教育理念,突出幸福教育主题,实施“136幸福教育工程”,受益学生将达近5万人。
        树立家校协同的理念,让校园安全从源头上杜绝。
        以家校协同为主要渠道,让家校“串串门”。该县“三措并举”创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聚焦“家长开放日”主阵地。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教育,关心教育。聚焦“网上家长会”主平台。创建新媒体家校平台,实现家校全时段共同育人。聚焦“万师访万家”主渠道。着力打通家校联系的“最后一公里”,大力推进“万师访万家”,让老师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了解其成长环境与家庭背景。金田初中创设“村级家长学校”,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提出村级“代理家长”制,让留守儿童的心灵不再孤寂。
        以心理咨询为主要阵地,给学生“松松绑”。安福县在义务教育阶段招聘心理老师,配备标准化心理咨询室和留守儿童温馨园,使孩子的心理往正确的轨道上发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
        以德育课程为主要载体,向社会“取取经”。 一方面,在书本上求真知。组织专家按教师、学生、家长分类编写了《防校园欺凌专项手册》,同时以立德树人建设为核心,编写了《润物无声》等德育教材,优化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素养。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得感悟。组织学生参与到“友爱汇”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以及力所能及的爱心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吸收法治意识、科学精神、人文情怀。
        创新寓教于乐的体系,让厌学从心理上化解。
  充分塑造人格,培养终身学习的人生习惯。一方面,开展高效课堂改革。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质疑,变填鸭式的教学为联动式的互学,完成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转变。另一方面,塑造学生人格。该县着重开展了“红色文化、经典文化和庐陵文化进校园”和“道德讲堂”活动,引导青少年向身边事和身边人学习,见贤思齐。
  充分挖掘潜力,培养适应时代的素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多方面征求师生家长的意见后,重新制定校园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守规矩是适应社会的不二法门;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使每个学生处在各自的学习小组当中,既便于融入集体,又有利于个性发挥。注重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课堂上碰到的难题,还是生活中遭遇的困惑,首先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的途径,老师尽可能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学生体验到自己是课堂主人的幸福感,是生活主宰的获得感。
     充分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探索热情。抓好课程改革,该县积极探索,深入挖掘校本课程资源,构建特色幸福课程体系,大阅读、大课间、1+1素质教育、学生社团活动蓬勃发展,传统体育、舞龙舞狮、剪纸、刺绣等一大批地方传统特色文化课程在全县中小学校开花结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丰富教书育人的内涵,让教师厌教从情感上释然。
  规划职业发展,教师在人生前途中有“奔头”。 该县借助“幸福教育工程”实施,帮助一批优秀教师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今年以来,又在全省率先推出优秀教师集体休假疗养制度,激发广大教师的从教积极性。
  实施激励奖励,教师在教育事业中讨“彩头”。积极开展“讲红色故事、扬井冈精神”和“十佳师德师风标兵”“乡村最美教师”评选等主题活动,先后涌现出多名乡村名师。
  充分尊师重教,教师在社会环境中尝“甜头”。县委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县性的大会上谋教育、讲教育,并下发了《关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部门、各单位积极行动为教育办好事、办实事,解决教育所面临的各种难题,在全县范围内整合各类资源,为教育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尊师重教氛围日趋浓厚。
        (江西省安福县文明办供稿)
当前:二版(2018年04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