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龙一位“侠客”的茶味人生
本报记者 康辰辰

        他,并非出身曲艺世家,最开始投身茶艺仅仅是为了赚钱养家;他,刻苦钻研,自创茶艺动作数十组;他,屡获殊荣却不忘技艺传承,如今桃李满天下;他,不惑之年,用自己一身技艺造福一方百姓。他就是手持长嘴铜壶,演绎精彩人生的曾小龙。


 

        无奈生活所迫
        误打误撞开启精彩人生

        长嘴壶茶艺源于四川,历史悠久,是一项具有很高实用性和观赏性的传统技艺。1999年一张报纸上的长嘴壶茶艺师招聘信息让当时急于改变生活现状的曾小龙和这项技艺结缘,他辞掉了收入微薄的服务员工作,误打误撞地走上了长嘴壶茶艺表演的道路。
        从服务员到茶艺师的转变背后是他不断的付出和默默的坚守。由于当时没有专业老师的教导,曾小龙只能在家自学,一招一式,一挥一洒,全靠自己琢磨和练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他获得了全国茶艺大赛四川赛区的冠军。获奖后的曾小龙并没有因为荣誉而沾沾自喜,他说:“虽然我获得了冠军,但是我感觉我跟第二名差距并不大。”为了提高自己技术,已为人父的他只身来到澳门。由于白天要上班工作,曾小龙只能每天从半夜十二点一直练习技艺到凌晨三、四点。就是这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拗劲儿”,让曾小龙在澳门的五年时间里,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
        为了检验自己的茶艺水平,同时推广长嘴壶茶艺表演,2011年曾小龙来到上海参加了当时备受关注的《中国达人秀》。他把音乐、舞蹈、功夫融入到茶艺表演中,在有限的两分钟里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才艺表演。高晓松点评他的表演说:“这是我看了这么多各种奇人异士里,我自己最喜欢的,这就叫有艺有术,叫艺术!你练的不仅仅是技艺,还有情操以及内心深处的修行、修养,这就叫‘游侠’”。2013年,曾小龙还为中俄领导人表演了四川茶艺,这也是他迄今为止登上的最高规格的舞台。

        传道授业解惑
        师徒携手发扬茶艺文化

        不同于之前单纯的登台表演,现在的曾小龙更专注于茶艺节目的创新和编排。他希望呈献给观众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心灵上的触动。现年41岁的曾小龙,自03年开始教授技艺以来,现在徒弟就有百余人,行内人士则把曾小龙及其弟子们统称为“龙门”。
        2017年5月,2017四川茶艺大赛上,一个名为《兄弟》的节目上演,观看演出的群众驻足、安静、沉默、动容。节目讲述了一个关于兄弟情的真实故事,故事主角是哥哥谢海峰和弟弟余祥和,他们都是曾小龙的弟子。当年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谢海峰失去了一条腿。余祥和则天生聋哑,听不见声音也发不出声音。他们在残疾人艺术团相识,两人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相互搀扶、不离不弃,同拜曾小龙为师,学习花式茶艺。哥哥充当弟弟的耳朵,用手语翻译这个世界的声音;弟弟充当哥哥的腿,扶着兄长翻腾跳跃、自由奔跑。
        《兄弟》节目一经演出,便大受好评。整个节目从动作设计、舞蹈编排、旁白文案、配乐选择都由曾小龙一手完成。“我就是希望能将四川的茶艺传播出去,将这门体现四川茶文化独特魅力的艺术发扬光大。”曾小龙说。


        二十年持壶走天涯
        如今社区传艺造福百姓


        将长嘴壶茶艺发扬光大是曾小龙一直以来的心愿。而如今这个心愿也变成了现实——在和青羊区清源社区书记汤继刚沟通后,双方一拍即合,到社区开设花式长嘴壶茶艺公益课。如今,在成都青羊区清源社区居委会思源堂里,经常都能看到曾小龙领着学生们手拿长嘴壶,高抛、转身、接壶、下腰、倒水……整套动作连贯流畅、一气呵成。学生中有老有少,有些是社区居民,有些则是慕名前来的“龙迷”。
        “曾小龙的想法和我们社区可谓不谋而合,我们社区正打算筹建一个民情茶馆,居民通过民情茶馆交流、议事,茶艺公益课的开设不仅能丰富辖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作为四川民俗文化的代表,更能提升社区的文化氛围,对此我们欢迎,也会尽最大可能提供便利。”汤继刚说。
        曾小龙说:“社区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居民都来自这里。想要将茶艺发扬光大,就需要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欢它、爱上它,社区无疑是最有群众基础的载体。”而就在近日,曾小龙荣获了青羊区最美劳动者称号。
        曾小龙与长嘴壶已相伴走过20年的时间。他从执壶走天下的一个“侠客”化身为一位为社区百姓服务的“匠人”。随着岁月的积淀,他对茶艺和传统文化的感悟越来越深。他常说:“我这一生,注定与茶结缘。”

当前:A3(2018年05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