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明理念根植于农民心中
——河南平顶山多举措助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郭志国 钟新 可兵
        近年来,河南省平顶山市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时,同步推进移风易俗,树立乡风文明,将文明理念逐步根植于农民群众心中。
  抓实载体,落地生根。平顶山市通过文明村镇创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学科学技术、做现代农民、建文明家园”主题活动;在各个省级文明村镇示范村累计组织各类科技培训200多场,培训农民近10万人次,发放各类科技宣传资料30多万份、普及适用技术350多项。制定印发《关于在全市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农户”争创评比活动的意见》,各县(市、区)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载体,丰富内涵,深入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农户”“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好夫妻”等文明细胞创评活动;先后评出市级文明家庭78户,市级道德模范21名,县级“十星级文明户”12600户,乡镇级“星级文明户”70000 多户。建立“一约四会”制度,全市2118个行政村55%以上建立“一约四会”上墙公开,设立文明光荣榜、善行义举榜,定期组织举办道德讲堂、模范事迹报告等活动,广泛宣传凡人善举、弘扬人间真善美、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崇德向善、邻里和睦的良好氛围。
  建好阵地,以文“化”人。平顶山市推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村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全市2118个行政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全覆盖;71个乡镇分别建成了文化站,在每个行政村建成的党群服务中心里,配套设立了文化书屋、文体活动室、综合宣传栏、事务公开栏等。同时,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突出抓好“双节”和暑期的“三下乡”活动。自2008年以来,平顶山市文明办每年组织志愿者至少开展一次“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此外,平顶山市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乡村活动,将传统文化讲座办出特色,邀请全国知名国学讲师为广大群众讲授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等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群众在村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并以此为导引,推进家风家教建设。
  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召开平顶山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助力脱贫攻坚”观摩推进会,印发《平顶山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工作实施意见》《推动移风易俗 树立文明乡风倡议书》,将移风易俗的好处、要求、做法等群众好理解、易接受的数据和案例印制分发,通过标语、宣传栏、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并在加强正面宣传的同时,对一些不良现象进行曝光。利用宣传栏、公益广告、文化墙、善行义举榜等广泛传播勤俭节约、敬老爱幼、传承孝道、邻里团结、向上向善等文明理念,潜移默化中将之逐步根植于农民群众心中。开通“百姓宣讲直通车”巡演活动,组织道德模范和乡贤现身说法,借以群众自编自导自演等喜闻乐见的文艺方式,破陈规陋习、行文明新风。政府主导抓党员干部率先垂范。郏县纪委出台了《规范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办法》,对农村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作出标准限制和具体规定,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果。
  过好节日,凝心聚力。以深化“我们的节日”为主线,以记住乡愁为内涵,市、县两级支持并精心培育农村特色文化,将一系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以舞台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春节、元宵节期间组织开展民间艺术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曲艺展演,清明节祭墨子等,让人们在感受节日欢乐的同时,铭记中华传统美德,重温不变的家国情怀。平顶山市相继打造了宝丰马街书会、中国鲁山牛郎织女文化艺术节等系列民间传统文体活动以及郏县冢头镇陈寨村“孝道文化”、鲁山仓颉故里“世界文字节”、郏县李口镇“张良故里民间文化艺术表演和书画赛”等优秀传统文化精品活动。
当前:B1(2018年05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