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 追寻梦想的“十年”见证者
本报记者 朱乔明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珠从千里之外的河南洛阳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为灾后志愿服务贡献出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从2008年至今,董明珠扎根灾区播撒温暖,一路走来,虽尝尽艰辛但从未放弃自己的坚守,她说:“人们都说灾区离不开我,其实,我也早已离不开灾区,这里有我的梦想,这里,有我的十年。”

参与四川茂县救灾

        4月29日是“五一”小长假的第一天,记者在授渔公益发展中心见到了刚刚从四川茂县结束防灾工作赶回成都的董明珠。接连几天在北川和茂县等地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她,说起话来略显疲惫,然而聊起自己的救灾志愿历程,董明珠的眸子里闪着熠熠光彩。

        从“天使”到“女侠”

        为了救死扶伤,“白衣天使”曾是她的职业;为了征服自然,户外运动成为她的强项。她敢想敢做,灾难从天而降时,她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和技能可以为同胞做些有用的事情,便马上出发了。

        作为兄妹五人中的老幺,董明珠从来就是个不安分的姑娘。2003年,董明珠从护理学院毕业,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目标,成为了一名为病人减除痛苦的护士。业余时间,董明珠爱上了攀岩运动,经常会背着旅行包带着帐篷进山探险,几年间,她把河南省周边的大山小山都跑遍了,“驴友紫南”的网名在洛阳的户外爱好者圈子里已是小有名气。2008年1月,董明珠拿到了“河南省女子攀岩冠军”,专业的救护技能和极强的运动能力,为她将来走上救灾志愿之路,埋下了命运的伏笔。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的发生,扯痛了全国同胞的心。董明珠从电视报道中得到消息后,马上向河南户外救援队申请赴灾区救援,由于具备优秀的户外救援能力及持有护士资格证,她的申请很快获得了批准。5月13日凌晨,包括董明珠在内的河南救灾志愿小组一行七人,驱车向灾区驶去。
        到达北川县城后,尽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董明珠还是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她那颗曾潇洒地要“征服自然”的心,被狠狠地抽打着,在为灾情难过地流下眼泪的同时,她更是下决心要为灾区救援全力以赴。由于综合素质的特殊性,董明珠很快接到了北川救灾指挥中心的派遣任务——护送和协助水利专家前往唐家山堰塞湖完成勘察工作。
        唐家山堰塞湖由“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而形成,位于涧河上游,距北川县城约6公里,是北川灾区面积最大、威胁最大的一个堰塞湖。接到任务后,董明珠和队员们带上攀岩和急救的装备,和水利专家们会合后便开始向堰塞湖挺进。余震不断,山石随时滚落;道路尽毁,吊桥摇摇欲坠,如今开车只用十多分钟的路程,当时董明珠一行用了6个多小时才安全通过,其间艰辛至今她仍记忆犹新。到达目的地后,专家们立即开始进行数据测量,董明珠站在山顶,看着几乎已是一片废墟的北川县城,心中感触万千。
        在护送水利专家返回县城的路上,董明珠多了一桩心事。

董明珠参加河南攀岩比赛

        从“老师”到“妈妈”

        救灾中的一件事,对董明珠影响深远——地震期间,常有无助的孩子在救灾指挥中心附近徘徊。救灾之余,董明珠和孩子们耐心地沟通,并和他们做游戏,慢慢的孩子们快乐了起来,有孩子问她:“姐姐,我们以后还能这样玩吗?”董明珠鼻子一酸,眼泪险些掉出来。

  

2008年,董明珠和汶川灾区儿童在一起

        一周后,河南户外救援队第一梯队结束阶段工作返回,服从组织安排返回家乡的董明珠,想方设法和即将启程开往灾区的第三梯队取得了联系。5月20日,返回洛阳还不到三个小时的董明珠,又一次踏上了前往灾区的路。
        再次回到灾区,董明珠有了一份使命感,她意识到,灾后的人们需要更多的关怀,尤其是这里的孩子们,他们的心灵遭受到了创伤,更需要得到细心的关怀和呵护。董明珠来到了洛阳对口援建县——安县(现绵阳市安州区),从此,这个河南女孩扎根四川再未离开。
        在洛阳,董明珠曾经开过书店,于是来到安县之后,她想到了运用自己的经验为当地的孩子们打造一个爱心图书馆,为他们建立一个修复心灵的港湾。她的想法感动了许多人,并得到了多方支持,洛阳红十字会为她提供了2000多册图书,安县则在当地帐篷十分紧缺的条件下,协调出了一顶帐篷以供爱心图书馆使用。2008年6月1日,既是国际儿童节,也是董明珠的爱心图书馆成立的日子。在这个地震后第一个专门为孩子服务的活动室——“爱心植苗书屋”里,董明珠和志愿者每天带着孩子们读书、画画、下棋、游戏,听孩子们讲经历,为孩子们讲故事,逐渐驱散了当地受灾儿童心中的阴霾。董明珠记得,有一天,有个孤儿在游戏时抱着她说:“老师,我能叫你妈妈吗?”被人唤作“妈妈”,对于单身姑娘董明珠来说,难免有点难为情,但看到孩子渴求的目光,她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呼。
        后来,她成了50多个孩子的“紫南妈妈”。
        慢慢的,来图书室读书和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对帐篷图书馆有需求的地区也越来越多,董明珠的“爱心植苗书屋”从最开始的一个发展到了四个,志愿服务范围从开设图书室发展到开办幼儿园,地点延伸覆盖至安县的茶坪乡、塔水镇等地区,先后有一百多位志愿者参与到服务当中,她也逐渐从一个单独的志愿细胞,成长为将多方爱心力量拧成一股绳的组织者。

        从志愿者到公益人

        “我叫董明珠,不是掌握核心科技的董明珠,而是志愿者和公益人董明珠。” 如今,董明珠在做培训或者讲课之前,总会幽默地向大家释疑。“我一直为自己的志愿者身份自豪。”董明珠说,她的梦想,就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当了十年志愿者,董明珠的志愿服务开展得越来越多,救灾经验也积累得越来越多,期间她还赴国外学习了更为专业的救援技能,努力让救灾工作发挥最大效能。这些年,从汶川到青海玉树,从云南彝良到四川雅安,每当有自然灾害发生时,董明珠总是第一时间赶到灾区现场。
        长年的志愿服务经历,把董明珠在救灾现场的协调能力锻炼得十分成熟,她也逐渐发现了一些在灾后救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灾难发生后,各方救援队伍之间如果事先沟通不到位,在开展救援时,就可能会造成重复与疏漏。加之各个队伍的专业技能不同,如果在救援开始前能够进行技能组合,便能够更好地发挥整合后的救援力量。在救灾的同时,董明珠也在不停地思考,如何能让一些灾害在发生前就得到有效地预防?在灾难发生后,如何让一些伤害在短时间迅速降至最低程度?事后救援的作用总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基于这样的想法,她和身边的志愿者朋友们成立了授渔公益发展中心,希望能用自己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为人们在灾前预防、灾后救援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
        安全讲座、救灾培训、消防演练、资源协调……董明珠的工作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她不再仅仅是一名热血澎湃的志愿者,更是一名助推志愿事业扩大范围提升水准的公益人。董明珠与汶川的十年,是共同成长的十年,变的是她的身份,不变的是她的初心,在董明珠的坚持与守望中,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防灾救灾的志愿服务中来,让志愿服务薪火相传。
        十年,汶川涅槃重生;十年,明珠恒放光彩。董明珠说,在追寻梦想的路上,她要走的路,还很长。
 

当前:A1(2018年05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