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一片林
——记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造林“愚公”石双砚
袁泉

        微风吹过,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的国家AAAAA级景区皇城相府背后的那片“常青林”随风摇曳。34年前,这里还一片荒凉,如今,300多万株松柏绿意葱茏。95岁的北留镇郭峪村村民石双砚凝望着这片山林,绽开了笑容。打造这片山林的他,从61岁开始,用34年的时间和愚公般的壮志,为130多公顷荒山披上了绿装。

        要为荒山披绿装

        生于1924年的石双砚,刚记事起就跟着兄弟姐妹四处流浪要饭。石双砚说:“党救了我的命,让我一家过上了好日子,我该为党做些啥?”当他站在家门口眺望荒芜的苍龙岭时,忽然来了灵感,1984年,年逾六旬的他扛起锄头上了山。
        苍龙岭是座石头山,土层不到50厘米,要想种树得先刨出土下的石板。石双砚凭着一股犟脾气,苦干两年,可种下的刺槐,能存活的少之又少。村里有经验的老人告诉他,山上土壤瘠薄,能存活的只有柏树,赶紧换品种。
        对于生活并不宽裕的石双砚来说,换树苗的开支,他承担不了。于是,此后半年里,他白天上山开荒,晚上四处求教,自学了培育树苗的技术。种上树,浇水又成了难题。担水得到山下的沟里,有村民说:“一担水不够浇一棵树。”石双砚就借天之力,提前刨好树坑,等下雨之后再埋树苗。树种到半山腰,山势成了斜陡坡,别说抡锄头了,站都站不稳。石双砚索性就把双脚埋进土里,继续挖坑种树……
        在苍龙岭上,困难是层出不穷的,可石双砚从没想过放弃。他的坚持打动了村里人。1987年春天,村委组织成立了老年林业队,石双砚当上了队长。“和我一起种树的十个兄弟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我们300多天在山上,从家里带点干粮‘会野餐’。”为了护林防火,他带着大伙儿开辟了3公里长的山间通道,休息时间还组织队员们学习林业技术……老年林业队的辛勤,换来了苍龙岭的新绿。为激励后人,郭峪村于1991年8月将苍龙岭改名为老年山。“这一山的新绿就是我对党的报答。”85岁才卸下队长之职的石双砚说道。


        一颗红心永向党

        自2004年入党后,石双砚胸前就一直佩戴着一枚红色的党徽。其实,这是他第二次入党。1942年,刚满十八岁的石双砚悄悄入了党,“我记得当时村里还有日本人,宣誓仪式很隐蔽。”他随身携带着那张党籍证明,视如珍宝,可还是在战乱中遗失了,加之战后资料不全,他的党组织关系也随之丢失。可在遗失党籍证明的那几十年间,石双砚始终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一颗赤诚之心。2004年,80岁的石双砚再次入党,了却了当年的遗憾。
        造林之初,正好赶上石双砚家修新房,尽管媳妇成天催他回家帮忙,可他却没耽误过一天种树。那段时间气候适宜,正是植树的好时节,石双砚干脆住进山里,却没为自家新房搬过一砖一瓦。老年林业队刚成立时,几位老伙计因为活重又危险,打了退堂鼓。石双砚就用模范共产党员的事迹说服大家,给大家鼓劲儿。他的言行感染了队员们,他们说:“别人只是在种树,但石双砚却把种树当成自家的事做,他种的是对党的深情。”
        90岁之后,石双砚仍坚持每年至少补种200棵树。不仅如此,他还定期参加村委的党员学习会,跟着年轻党员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分享学习感受,并给村里的发展提意见。


        两鬓斑白志不移

        石双砚的女儿就住在老年山下。上山前,石双砚步行到女儿家取他的锄头和小锯刀。半山腰的陡坡上,有不少小树苗,这是前几天下雨时刚种的。他抚摸着小松柏的枝干,说:“这片林子里的每棵树都是我的孩子,一天不见就想得慌。”石双砚指着山顶说:“那片树是1992年种下的,旁边那一片是2013年补种的。”对山上的每一棵松柏,他都了如指掌。“你不记得自己孙儿的生日,却从来忘不了树的年龄。”一旁的女儿有些“吃醋”。但埋怨归埋怨,她一有空闲还是会陪着父亲上山护林。在石双砚的指导下,女儿也成了“护林专家”。
        日月如梭,当年的老年林业队,如今只剩下石双砚一人,但在他的感召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投身植树造林。如今的郭峪村,山上绿树成荫,山下果菜飘香。村民们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兴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如今,接替石双砚的现任林业队队长常小雪说:“林业队现在有9个人,我们都知道石老当年种树不易,所以再苦再累也会护好这满山的松柏。”

当前:B2(2018年05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