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人“带娃焦虑”
用行动诠释孝道
本报记者 漆世平

        近年来,不少中国家庭的年轻夫妇因忙于工作,往往将孩子交给老人照看。为了照看孙辈,许多老人原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而长时间处于“责任重、风险高”的带娃压力下,他们也愈发力不从心。 随着“二孩时代”的到来,老人的负担更重了,对于年轻父母来说,对老人身体和心理的关心和照顾不能缺位,不要让“带孩子”成为老人生活中不能承受之重——

 

8月1日傍晚,一位老人带着孙女在沙河公园玩耍。

 

        一对夫妻有了娃,小两口要上班,孩子谁来照看?请保姆?送托儿所?最常见的情况是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着照看,可以说老人带娃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育儿方式在我国已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
“老人带娃”
已成普遍现象

        盛夏的清晨和傍晚,在城市的公园和绿地,总会有许多推着婴儿车“遛娃”的老人,他们大多已是花甲之年,有的已年逾古稀。到了这样的年纪,原本应该安享晚年,但大多数的中国老人,会选择帮助子女带孩子,牺牲自己的晚年生活,让子女轻松一点。
        “妈,我媳妇儿马上就要生了,来帮着带带孩子吧!”去年11月,接到儿子的电话,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李银霜赶紧打包好行李,从四川省仁寿县来到成都市金牛区,帮儿子带孩子。
        另一位老人王朝方今年65岁,自大孙子出生后,她就来到成都帮儿子带孩子,等把大孙子带大了,以为自己可以回老家休息了,今年2月底,小孙女田田又出生了,“看来还要熬几年,我才能彻底闲得下来”。
        66岁的姜依华自打知道儿媳怀孕的消息后,就从山东烟台来到成都照顾儿子儿媳的生活,去年底小孙子出生后更是忙得脚不沾地。
        像李银霜、王朝方、姜依华这样因为照顾孙辈从家乡到异地生活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在异地生活的时间会很长,从孙辈出生前包揽所有家务,到孙辈婴幼儿时期的照顾,再到孙辈上学后的接送服务,少则一年半载,多则十几年。
        老人帮着照看孙辈,大多是出于对子女及孙辈的关心和爱。当然,除了因为带孙辈不得不到异地生活的老人外,也有很多子女直接将年幼的孩子送到老人身边。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6年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流动老人近1800万,占全国流动人口的7.2%,其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而“二孩时代”的来临,让老人离悠闲的晚年生活更加遥远。
老人也需要
自己的“朋友圈”
        带娃累不累?从不少老人那里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大多数带娃老人的年龄都在60岁左右,年纪一大,精力自然大不如前,一天忙活下来,身心疲惫自不必说。另外,来到陌生的生活环境,之前的“朋友圈”都留在了老家,新的环境,人生地不熟的,想找人聊聊天都成问题。
        “以前在老家,每天除了吃饭就是散步,日子别提有多悠闲了,现在来这里帮儿子带孩子,每天从早忙到晚,感觉自己一下子老了好几岁。”自2016年从宜宾老家来到成都带孙子后,曹兴琴的生活变得特别忙,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忙是忙起来了,但心里总觉得有点孤独。“原来在老家,邻居之间都相互串门。现在小区里人是不少,但却都不认识,再加上语言不通,想找人说句话都难。”曹兴琴告诉记者。
        除了生活上的不适应,来子女身边带娃的老人还面临许许多多的难题。比如老人的饮食习惯与子女不一样,饭菜是要做咸一点还是淡一点;老人的生活理念与子女不一致,穿旧的衣服是扔还是不扔;老人的育儿理念也与子女不同,是按传统带法还是新的育儿理念……生活上的不适应,加之与子女之间的观念冲突,让许许多多老人没有归属感。
        但这些难题,对于已经到成都生活了4年的龚朝霞来说都不是事儿。她告诉记者,周一到周五,儿子儿媳上班后,小孙子由她领着,等儿子儿媳下班后,小孙子就由他们全权接手了,“每天吃了晚餐后,我就下楼找同龄的伙伴一起散步、跳舞、聊天。到了周末儿子儿媳双休在家,我还可以约几个朋友一起来个短期旅行。”
        为了让带娃老人能够更好地享受温馨的晚年生活,在新环境里重建同龄的“朋友圈”,各地政府也采取了不少措施,在社会福利、医疗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比如广东省广州市就针对带娃老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敬老活动,同时与各地携手推进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内蒙古包头市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没落户的孩子也能入托,为带娃老人减负,同时社区组织多种文娱活动,提供文娱场所,方便带娃老人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年轻夫妇
别当“甩手爸妈”

        “每天的生活白天黑夜都围着小孙子转,遛娃、喂奶、做辅食、洗衣服、打扫卫生……每一项都是我的活儿,晚上孩子还由我领着睡觉。”说起小孙子出生后自己的日常生活,一直与儿子一起住的柒开群确实感觉有点力不从心,“希望他们不上班的时候能主动帮我分担些家务活儿,给我放个假,让我能喘口气。”
        一些年轻夫妇认为,家里老人帮着自己带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将老人当做保姆使用,自己则心安理得地当起了“甩手爸妈”。
        在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陈玮看来,老人并没有义务照看孙辈,不应该对他们进行“道德绑架”,作为子女,应该尽力让老人安度晚年。在生活层面,子女应尽量满足老人物质上的合理需求,为他们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在精神层面,子女要帮助老人培养兴趣爱好,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让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度过每一天。
        “全国文明家庭”的家庭成员李婷华认为,隔代教育无法替代亲子教育,父母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年轻夫妇应该亲力亲为,不应让老人成为带孩子的主力,要把老人解放出来,让他们安度晚年。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文明,孝老爱亲、克勤克俭、忠厚传家等传统美德世代流传。当代的年轻夫妇们在因为变成“父亲”或“母亲”这样的新角色手忙脚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还有一个伴随自己更长久的身份——子女。父母为子女分担照料孩子的责任,子女也应该承担起身为子女的责任,给自家老人卸卸担子、去去烦恼,这样家庭的生活一定会更美满幸福。

当前:A1(2018年08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