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实践铸就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塑造民族之魂。
从“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到“三个代表”,再到“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回眸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非凡历程,中国人民始终在伟大的思想指引下,在拼搏、求索、进取中不断前行,跨过一道又一道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
伴随这众志成城、砥砺奋进的姿态,改革开放的“精神高地”也在不断筑牢:在解放思想中不断统一思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0年来,强大的向上向善的力量在广大人民群众心灵深处凝聚,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取得更大的突破。
思想引领
蓄积力量阔步行
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作为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事件,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禁锢,在党内和全国达成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共识。
通过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得以突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从此开启;通过活生生的改革实践,回击了动辄就问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的诘难;通过坚持“一个中心”不动摇,回击了“两个中心”的谬论,从而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大发展……
伟大的航程,离不开思想的灯塔指引方向。改革开放40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日益解放、观念不断更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迸发,整个社会焕发出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自信激扬前行伟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每个重要关口,都是一次观念突破和思想解放。正是一次次思想大解放,成功扫除了改革开放道路上的一道道思想障碍,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获得新的活力和动力,创造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大好局面。
“两手抓”
比翼齐飞同筑梦
精神文明,是一个国家最深沉厚重的力量。要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除了强大的物质文明以外,必须要有精神文明的支撑。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任务,确定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1979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概念首次提出;1982年,“五讲四美”全面铺开;1983年,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成立;1997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008年12月,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我们党把“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
2015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时说:“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全过程、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
2016年3月16日,根据中共中央建议编制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纲要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更将有“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在改革开放中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实现了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不仅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强大动力,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平了道路。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与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要求“同频共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起点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不断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
凝聚共识
坚守价值共成长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国情、文化传统和制度实践,始终在努力提炼、概括全民族全社会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同时也是提炼、丰富、推广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党的七大明确提出“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国家”;党的十六大更是把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范畴的任务,提到了重要位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系统阐明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构建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和引领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曾经开启改革的巨大思想和精神力量,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促进改革开放再出发,创造中国新时代的新辉煌。
(本报记者 秦丽 杨文娟 何纯佳 赵青 王丽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