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高县“三建三学三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刘庆春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以“三建三学三展”九大行动为抓手,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促使农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使农村环境更加整洁。
        一是推进“三建”,实现乡风文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建示范园区。在县级层面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园(街)区,坚持点线面结合,乡村户联动,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文化熏陶等方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落小落细,促进文明乡风建设;在乡镇层面重点开展文明乡镇创建,深化机关、学校、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每个乡镇引导打造1处以上红白理事会固定场所,开展3项以上移风易俗示范活动;在村组层面以文明村、“四好”村创建为重点,每村建设1个以上文明乡风示范广场,开展1-2项移风易俗示范活动。
        建骨干队伍。以农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等为主体,每个乡镇组建一支10人以上的乡风文明宣教员队伍,广泛开展乡风文明宣传教育;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题,健全县乡村志愿服务体系,组建乡村志愿服务队伍,切实开展各类志愿服务;以感恩、守法、懂礼等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学习养成为重点,每村建立一支文明礼仪带头人队伍,带头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以贫困村为重点,从驻村第一书记及县级机关、乡镇抽派专人,组建一支文明乡风督导员队伍,督促指导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建管用制度。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建立完善村规民约;以文明家庭等评选为重点,建立先进典型评选表彰制度;以完善农村家庭文明档案为基础,建立不文明行为记过、曝光及惩戒制度;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建立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以强化外部监督为抓手,完善乡风文明督导员制度。
        二是推动“三学”,培养懂政策、有技术、重品性的新型农民。
        深学理论政策。发挥乡风文明宣教员队伍的作用,通过农民夜校、村民大会、户长会、院坝会等形式,及时准确传递党的声音,帮助农民群众学习政策、感知党恩,树立与党同心同行、共筑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实学科技知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村文化站及农民夜校的作用,扎实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技术培训,努力使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家庭成员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推进职业教育,开展健康教育和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农民增强识别和抵御各类伪科学的能力。
        真学良传新规。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以各村道德讲堂为载体,开展良好家规、民规、村规、乡规、法规教育,注重培育遵纪守法、健康向上的和谐社风。
        三是深化“三展”,激发广大农民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进取精神。
        展典型榜样。以乡镇为重点,坚持每月收集一批,每季推荐一批,每年表彰一批先进典型,抓好评选、宣传、展示等环节,全方位挖掘树立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可敬可学的模范典型;在集体层面,通过评选表彰先进支部、村组、民间组织等,全面展示各村组、各行业发展成就;在家庭层面上,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六美之星”评选表彰,全面展示现代家庭良好风貌。
        展发展成就。利用专栏、LED屏、展板等对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发展等成就进行综合、全面的展示,增强广大群众幸福感、认同感,坚定发展的信念、信心,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爱护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展和谐新风。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建设文明乡风,引导群众摒弃陋习、改良方式,树立勤俭节约、清洁卫生、喜事新办、厚养薄葬、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好风气;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让广大群众在共同参与文化活动中增进团结;实施文明新风督导,促使各项工作任务按照乡风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得到落实。
当前:B4(2018年10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