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记第六届四川关爱明天十佳“五老”志愿者白德全
本报记者 赵青 实习记者 李尚维

        今年刚退休的白德全曾先后担任人和学校校长、学校关工委主任和执行主任。白德全致力于山区农村学校的发展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他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下,学校成为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唯一一所规模可观的乡镇学校,并在2009年挂牌成为成都市第一所“留守儿童学校”。白德全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四川省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白大爷”,许多孩子还亲切地叫他“校长爸爸”。
        把校园建设成家园
        当记者走进这所山区学校时,入目的是绿树环绕、占地颇广的塑胶操场,正在上体育课的孩子们朝气蓬勃,操场旁的路边种满了柚子树,这个时节已经挂满了黄澄澄的柚子,周围排布着宿舍楼、教学楼、食堂等,白德全给每一栋楼都取了名字:启智楼、腾飞楼、德馨楼、静怡楼、悦味楼……就连通往学校大门的那条路,也有一个特别的名字:通智路。
        2001年白德全担任人和中学(2004年人和中学更名为人和学校)校长时,学校植被少、环境差,白德全立志改变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把校园建成温暖的家园。
        在改善学校用电条件时,为节约经费,白德全亲自上阵为电工师傅打下手。当时,线缆必须通过学校操场下一个低矮狭窄的暗河沟,他毫不迟疑地打开盖口,钻进只容得下一个人的暗沟,将笨重的线缆拉到另一个出口。修建学生公寓期间,从挖地基到搭框架,从搅拌灰浆到给砖浇水,从贴地砖到安装门窗,白德全奔走在工地的每一个角落,为的只是节约用好每一份爱心资源。
        为打造优美温暖的校园环境,白德全带领教师们自己动手,买种子、搭建大棚、浇水施肥……柚子树、美人蕉、桂花树、海棠等绿植布满校园,校园逐渐变得色彩斑斓。学校华丽蜕变的背后,凝结着白德全的辛勤耕耘与付出。
        为孩子们的成长留下希望
        白德全深知教师是决定学校发展的关键,也时刻不忘自己肩负“关心下一代”的重任。他时常在思考:“像人和乡这样的条件,怎样才能为孩子们的成长留下一些希望?”
        “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白德全说。为了充实学校教师队伍,白德全常常主动到大学招聘。
        白德全的女儿白兰娟从师范大学毕业后原本打算留在城区工作,但父亲跟她说:“这里的学生更需要你。”白兰娟最终选择和父亲一起投身于山区教育事业。女婿张宝也是白德全远赴重庆师范大学招来的研究生,张宝被白德全的教育理想和对山区教育的执着打动,选择留在了人和学校。像张宝这样被白德全感动的大学生还有很多,学校现在有了12位研究生老师。
        人招回来了,还要着眼长远发展,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白德全鼓励教师多参加教研活动、多上公开课、多进行教学反思、多写教育教学论文,以研究促进教育教学。他还要求教师利用假期读一部专著,写一篇学习心得,并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科考试,自己带头参与。同时,他鼓励全校教职员工在工作之余打篮球、打乒乓球,带头在课间操时与学生一起跑步锻炼身体……
        在白德全的带领下,尽管人和学校条件艰苦,但近几年没有一名教师流失,教学水平在青白江区同类学校中走在前列。
        他给的爱朴素而温暖
        由于学校条件艰苦,从2007年开始,白德全在学校专门找了块地,一边教书,一边喂猪,养好的猪用来改善全校师生的膳食。努力改善物质生活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白德全更注重用爱温暖老师和孩子们的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白德全说。
        在人和学校,有不少特殊儿童,或肢体残疾,或智力有缺陷,或身体发育迟缓……白德全时常关注着这些孩子的动向。考虑到特殊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相对困难,白德全要求班主任要尽力相教,不能有任何歧视。同时,白德全还制定了一项特别政策:特殊儿童的学习成绩不计入班级考核项目,避免刺激他们的自卑心理。
        不仅仅是对特殊孩子,人和学校所有的孩子都让白德全牵肠挂肚。他耐心引导不适应寄宿生活的新生慢慢适应学校生活;说服妻子放弃生意到学校做宿管老师。
        除此之外,白德全还注重校园文化的培育,柚子节是人和学校别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今年已经是第三届。柚子节以柚子为载体,融采摘分享、艺术体育等活动为一体,鼓励孩子们全面发展。
        学子如硕果,白德全带着人和学校所有教师辛勤耕耘,尽心培育,用朴素而温暖的爱铺满来时的通智路。回望这栉风沐雨的近40年,白德全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这所山区学校,并且还将继续守候在这倾注了他毕生心血的地方,继续当好孩子们的“校长爸爸”“白大爷”。
生命不息 为爱放歌


        ——聚焦四川省十佳“五老”候选人

当前:B1(2018年11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