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奇迹
——三级伤残退伍军人李东亮的爱心故事
        10多年前,考入军校的李东亮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患,人生“拐了一个大弯”。厄运降临时,他没有消沉,开始用有限的时光“去做些有意义的事”,他不但创造了延续生命的医学奇迹,还带动5000多人加入义工组织,用爱为更多的人送去温暖和希望。
        命运之厄
        李东亮出生在河南商丘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早逝,母亲独自拉扯兄妹六人。1994年,他应征入伍,成为原沈阳军区部队一名新兵。新兵下连,李东亮被选派到军区坦克乘员训练基地学习驾驶,因成绩突出留下来当班长,两年后他考入了军校,他的人生之路本来充满了希望,没想到命运却和他“开起了玩笑”。
        2000年3月2日,是李东亮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他突然出现呕吐等症状,在战友陪同下到医院就诊后,被确诊为尿毒症。
        人间大爱
        医生建议李东亮做肾移植手术,可肾源难找,费用昂贵。
        消息传出,大爱汇涌——在母校,教职员工和战友们集中为他捐款;在医院,“白衣天使”们给了他最贴心的照顾。为帮助寻找合适的肾源,医院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在寻找到合适的肾源后,医院帮助减免了相关手术费用……
        手术完成后,李东亮在日记中写道:“我的血液里流淌着大家的爱,此恩必当涌泉相报。”
        报恩之旅
        “我还能活多久?”李东亮问。医生给出的答案是5年。生命之短,带给李东亮的并不是恐惧,反而是一种紧迫感。他说:“生命进入倒计时,有限的时光里我要做些有意义的事。”
        因身体原因,他不得不离开部队。回到河南后,他成立了“同在蓝天下”义工小组,并在当地论坛上开设专门版块。一天,一篇讲述农民姬明身残志坚苦练书法的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就这样,李东亮和13位热心网友带着自费购买的物资和慰问品出发了。
        这是义工小组成立后的第一次爱心行动,也是李东亮报恩之旅的开始。洗衣服、晒被子、聊书法、拉家常……那天,姬明家里传出了久违的欢声笑语。临别时,姬明眼噙泪花,依依不舍。
        爱的海洋
        姬明眼里那份感动,李东亮至今难忘,他说,从姬明眼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006年7月26日,李东亮带动热心的义工们成立了河南省首家注册的义工组织——商丘市义工联。李东亮说:“这是热心义工们温暖的家。”从此,他和同伴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奔波在公益之路上。
        在成立了商丘市义工联后,针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等老年群体,义工联推出了“关爱夕阳”公益活动;为帮助环卫工人,义工联启动了“商丘好人爱心早餐点”……
        如今,商丘市义工联会员数超过5000人,吸纳爱心企业家近百人,先后资助贫困生1000多名,累计受助人群近10万人次,参与志愿服务人数累计20万人次,捐款捐物500多万元。李东亮和他的义工联,已成为古城商丘的一张好人品牌和城市名片。2018年3月,他入选了中央文明办发布的“中国好人榜”。
        “公益是一种理念。”李东亮说,做公益、献爱心不一定非要给人多少物质的东西,关键要让人感受到爱的力量。
        爱的奇迹
        从医生宣布他的生命进入倒计时起,李东亮几乎是掰着手指头算日子。5年、10年、15年,如今已过去18年了。尽管每天早晚仍要吃药、每半年仍要到医院复查一次,但李东亮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或许这就是爱的力量。”他说,人间大爱延续了自己的生命,爱的回馈又让自己感受到自我价值、树立了生活信心,成了自己生命延长线上的源源活水。
        在公益之路上,李东亮仍在创造爱的奇迹。
        (新华社 袁黎明 张超 孙贵明)
当前:A3(2018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