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新办”是乡风文明的好样本
        “自从提倡新风尚后,社区里婚事新办了,不再随份子,打红包,不再为情礼烦恼,很好!”近日,耒阳灶市街街道零洲社区居民老李头儿子喜办婚宴,与往常其他村民婚庆喜事不同的是,村民纷纷过来贺喜和帮衬,没有随份子,没有打红包。老李头的感慨,是全市开展乡村治理三年行动以来带来的一系列新变化、新风尚的缩影。(1月7日衡阳文明网)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索要“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在一些地方农村由来已久,至今依然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陋习不仅让许多农村家庭不堪重负、因此返贫,而且也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脱贫攻坚。应该说,湖南耒阳等地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经验做法,不仅有利于破除陈规陋习顽疾,而且能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不随份子”破除了陈规旧俗,减轻了农民负担。众所周知,受封建思想的长期束缚与影响,在一些地方农村存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过度随礼等陈规旧俗,尤其是各式各样的遇事随礼之风和巧立名目的人情债,更是让老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不少农村群众为了面子,甚至不惜四处举债随礼。久而久之,过度随份子的歪风不仅加重了农民负担,更败坏了农村社会风气。也正是基于此,近年来各地大力推动移风易俗,积极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可以说,一些地方推行的“红白事”不过度随份子、不发红包的做法,实实在在地减轻了农民负担。
        “喜事新办”引领了文明新风,助推了乡村发展。索要“天价彩礼”、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乡村陈规旧俗的盛行,带来的危害不言而喻,不仅影响了农村社会风气,更阻碍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进程。而湖南耒阳等地积极开展的乡风治理行动,通过制定出台村规民约、成立乡村红白理事会、党员干部带头移风易俗等措施,从源头上彻底解决了一些农村群众好面子而不顾“里子”的问题。
        总而言之,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有效革除了陈规陋习,凝聚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合力,是乡村治理的新模式和乡风文明的好样本。 晴空
当前:B2(2019年01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