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江苏省邳州市“敬老楷模”郝红秀
阅读提示:她总是尽心地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洗衣服、晾晒被褥、整理床铺;她总是耐心地劝导老人互相帮助、搞好团结;她总是在老人生病时嘘寒问暖,寸步不离地守候在身边照顾……她就是江苏省邳州市岔河镇中心敬老院的老人们总挂在嘴边念叨的“闺女”、岔河镇中心敬老院院长郝红秀。
今年48岁的郝红秀,1992年来到岔河镇中心敬老院工作,因工作业绩突出,2年后,年仅23岁的她便成为了敬老院的院长。“只要在这个岗位上一天,我就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老人们创造一个幸福的晚年。”对于自己的这份工作,郝红秀是由衷地热爱。
以院为家的敬老院院长
今年已经是郝红秀来到敬老院工作的第27年了,在这27年里,郝红秀一直以院为家,从来没有享受过双休日和节假日,就连本该与家人团聚的春节,她也都是在敬老院里度过的。
每年的大年三十,郝红秀都是先帮助食堂做好年夜饭,安排好老人们的饮食、起居等事项,然后在敬老院的值班室里守候除夕夜。大年初一的早晨,她还要安排老人们会餐和收看电视,并组织老人们表演自编自演的节目,让他们在敬老院这个大家庭里欢度春节,安享幸福生活。
“春节虽然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亲人相聚的日子,但是敬老院里的老人更需要得到关怀和陪伴,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给他们带来幸福快乐,我很高兴。”郝红秀告诉记者。
然而,最让郝红秀遗憾的是,2008年1月,因为院里当时有老人生病需要照顾,她无法及时赶回家,病危的母亲在临终前是念着她的名字离世的。得知噩耗,郝红秀泣不成声,因悲伤过度而昏倒在地。苏醒后,她强忍悲痛安顿好院里的老人后,才赶回家料理母亲的后事。
“没能在母亲去世时守在身边,我深感遗憾,但我无愧于敬老院这份事业。”郝红秀深知自己作为敬老院院长的责任。
郝红秀的家距离敬老院有20多公里的路程,一开始,家人很不理解她这种每天住在敬老院里的忘我工作状态。“连续几年之后,看到她仍一直坚持不懈地精心照顾老人,我也就渐渐地理解并支持她了。”郝红秀的爱人王绍山被妻子无私、执着的精神所感染,主动包揽了家里的家务活,以便她能安心地做好敬老院的工作。
还在念大学三年级的儿子在郝红秀的言传身教下,也常常利用假期时间到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晾晒被褥,陪老人聊天。
关爱老人的院长“闺女”
“敬老院里的老人来自全镇各个村子,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脾气也各异。”郝红秀告诉记者,当每一位老人刚来到敬老院时,她都会尽快摸清他们的脾气,因人而异地耐心引导,帮助老人尽快融入集体生活。
当院里的老人生病时,郝红秀更是嘘寒问暖,寸步不离地守候在老人身边,有时候,她一天要带8、9位老人到医院看病,还曾有过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她带老人看病多达28天的纪录……
敬老院里曾经有一位五保老人叫武文龙,他在生病住院时,因大小便失禁,被褥和衣服上都是粪便。老人的亲属嫌脏都不愿靠近他,郝红秀却亲手为老人换上了干净的衣服和被褥,并把换下的衣服和被褥拿回敬老院清洗、晒干后再送到医院;还有91岁的老人董刘氏,有哮喘病,行动不便,入院生活10多年来,郝红秀都是把饭菜送到她的宿舍……
郝红秀的“好”,许多老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郝红秀一直悉心地照顾着我们的生活起居,她是我们大家的‘闺女’。”来到敬老院已12年的85岁老人何明洋提起郝红秀,便止不住地称赞。
如今,敬老院里的26位老人都亲切地称郝红秀为“闺女”。
呵护孤儿的“爱心妈妈”
郝红秀不仅把敬老院里的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还在10年前接收了邹雪、邹娇娇两位孤儿到敬老院附设的爱心园生活。由于两个孩子很早便失去了父母,郝红秀非常同情、怜爱她们,孩子们来到爱心园后,郝红秀为她们安排好宿舍后,又为她们联系到附近的学校去上学。除此之外,郝红秀还经常与学校沟通,及时掌握孩子们在学校的情况,教育她们认真学习。在生活上,由于两个孩子一日三餐的时间与敬老院食堂的开饭时间不一致,郝红秀每天都会先给孩子们做饭,再去大食堂给老人们做饭。不管平时的工作有多忙,郝红秀从不会耽误两个孩子吃饭上学。在郝红秀的细心照顾下,两个孩子健康成长,如今,邹雪已经参加工作了,邹娇娇也早已成家。
邹娇娇曾在精神文明主题征文活动中写下《“郝”妈妈真是“好”妈妈》一文,真实地道出了她在郝红秀身上重新感受到的那份真挚的、深厚的母爱。
“好人好报,德者有得。”20多年来,郝红秀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赢得了全体院民的好评和上级领导的肯定,岔河镇中心敬老院被徐州市、邳州市评为“十佳文明敬老院”“优秀敬老院”,她本人被授予“感动邳州十大年度人物”、邳州市“十大巾帼孝星”、徐州市“敬老楷模”、徐州市“爱心妈妈”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