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以文化内涵彰显城市底蕴 秀出新时代“精气神”
李晓哲 于正阳 刘耀泽

1月12日,“来即墨古城过大年”活动热闹开张,古城里张灯结彩,近千商家相继开市,年货大集、城墙主题灯会、民俗非遗展演、冰雪嘉年华、艺术展览等20余项精彩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喜气洋洋的古城里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近年来,无论是乐都音乐谷的兴起,还是连续三年举办的“古城民谣节”,从百姓热情参与的“广场周周演”,到博兰斯勒(青岛)大剧院举办的近百场高水平音乐会……作为推动山东青岛即墨区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文化即墨”这几个字不再是泛泛而谈,不断提升的文化内涵已在潜移默化中注入到城市肌理与血脉中,让有着千年商都底蕴的即墨愈发风姿绰约。

地标建筑 带动文化产业繁荣兴盛

富有韵味的即墨盲人大鼓书、俏皮逗乐的相声快板;惟妙惟肖的黄氏烙画、古朴自然的葛村榼子……须臾之间,即墨古城已然成为岛城新晋网红、游客必逛之地,成为青岛文化旅游新地标。

近年来,即墨区大力实施“文化提升工程”,坚持以文化塑造城区灵魂。文庙祭孔大典、国际水彩名家绘古城、崂山书院常态化公益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的文化活动在即墨古城举办,不仅增添了古城气质与活力,还使广大市民的思想观念和品格素养,在文化活动的持续滋养和熏陶中“水涨船高”。这也和2019年青岛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最新提出“挖掘文化底蕴,提升城市气质,塑造城市精神”不谋而合。

作为即墨文化产业发展的另一“双子星”,即墨经济开发区依托“乐都音乐谷”,积极争创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园区。在即墨经济开发区核心区,灵动的音乐元素穿插在龙泉湖畔各个角落:东侧,博兰斯勒(青岛)大剧院坐镇,八栋色彩绚丽的别墅式建筑依湖而立;西侧,全球最大的“O2O互联网+乐器销售体验展示平台”——乐都城,与留声机状的“音乐之眼”露天旋转舞台相映成趣;北侧,水上大舞台,大型户外演出、音乐节轮番上阵;湖上,“音乐光谱”户外光媒体体验平台营造灿烂多彩的夜景。

放眼即墨,以即墨古城、文化中心、图书馆、乐都音乐谷等重点文化区位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实现城区文化地标“以点带面、组团发展、覆盖全域”。

文化供给 营造全域文化生活氛围

“你看书我买单”是即墨区“书香即墨·阅读悦美”全民读书活动开展的一项惠民举措,市民只需持有本人图书馆借阅证到新华书店选择喜欢的书籍,阅读完后直接归还至图书馆即可,图书由图书馆购买。

即墨区图书馆馆长解爱林介绍,“你看书,我买单”活动自2018年4月底启动以来,为读者选购新书5000余册,深受市民欢迎。2018年,即墨图书馆持证读者共计4.2万余人,接待读者30万余人次,图书流通量达27万余册次,年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60余场,新建馆外流动服务点10处,配送图书12000册以上。

即墨区还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文化产品的供给。全区每年举办“送戏进万家”“广场周周演”“广场舞大赛”“唱响即墨·舞动梦想”送演出进基层等公共文化品牌活动,以及民舞踩街、田横祭海节、精品惠民演出、书画展览等特色节庆活动。此外,还指导各镇街打造了纳凉晚会、社区大舞台等特色文化品牌10余个,实现了活动的常态化、品牌化。

为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即墨区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把文化活动送进村居、广场,送到群众家门口。数据显示,2018年即墨区累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20000场,其中送戏送演出下乡1200场以上,放映公益电影1.2万场,艺术展览及讲座辅导100余场,惠及群众百万人次。

如今,即墨区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为抓手,积极“走出去”宣传推介城市文化,每年举办、参加各类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40余场,全面提升了即墨的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文艺精品 书写传统文化创新时代

四弦胡琴轻拢慢捻,舞台上的柳腔表演者以其特有的翻高8度尾音“勾勾腔”赢得了在场观众的一片掌声……近日,即墨区段泊岚镇凭借传承200余年的柳腔文化,以青岛市唯一的身份获得了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的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也是‘金山银山’,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做好文化工作、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关键一环。”即墨区文广新局工作人员表示。据了解,即墨区博物馆新馆将于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即墨区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25213套(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1套(件),二级文物50套(件),三级文物1559套(件),涵盖自2亿年前中生代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各类文物。

此外,即墨区还积极探索非遗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通过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创建了柳腔、田横祭海节等民俗品牌,延伸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价值链。目前,田横祭海节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蝉联两届全国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已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文化盛会,已经成为即墨区的一张旅游文化名片。

当前:B1(2019年01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