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古城镇左营村村民杨新国的家中,50岁的他回忆起岳母丁秀珍时,脸上流露出了浓浓的思念之情。自杨新国与妻子杨萍结婚后他就尽己所能照顾岳父岳母,一直被亲戚邻居称赞。“2003年岳父去世后,我和媳妇就商量想把独居的老外母接到身边照顾,但老外母怕给我们添麻烦始终不愿意。”杨新国表示,他只好把拆迁分配的一处安置楼装修好后让岳母居住,他和妻子每天都会去看望老人。“前几年,我老外母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我硬将老外母接到自己家,悉心照顾。”杨新国说,去年12月18日,88岁的岳母去世了。岳母去世前,拉着他的手说:“我活着的时候,你就像亲儿子一样照顾我,我感激得很。等我去世后就不要再花费了,简简单单最好。”岳母去世后,杨新国遵从她的嘱咐,丧事简办、速办,只用了半天时间就办理完丧事,总共花费1.1万元。有些人不理解他的做法,觉得他在老人活着的时候都好好孝敬老人,老人去世后反而小气了。而杨新国面对这种说法毫不在意,他说:“做子女的,就应当在老人在世的时候多尽孝。而且,村里一直在宣传移风易俗,我们都要做移风易俗的带头人!”
白立涛是利通区郭家桥乡杨家岔村四组村民,因为孝敬父母、勤俭持家,厚养薄葬父亲,他成为了当地移风易俗的好榜样。2018年5月份,白立涛的父亲白汉林由于一场意外,导致脑出血,不幸去世。随后,围绕薄葬还是厚葬的问题,白立涛家人、亲戚产生了分歧。“爹活着的时候,我已经尽了孝心,在父母活的时候不孝敬,指望去世了厚葬有啥用?”白立涛说道。最终,在杨家岔村红白理事会的帮助下,一场葬礼办下来节省资金一万余元。“这场葬礼在我们村引起很大反响,没人因为白家薄葬而说他们不孝顺,反而都为他们竖起了大拇指。近期,我们村还组织开展了婚丧喜庆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把彩礼、礼金、办事规模等做统一规定。下一步,我们红白理事会将切实发挥作用,引领全村构建文明新风尚。”郭家桥乡杨家岔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白学东说。
杨新国、白立涛摒弃陋习、提倡丧事简办是利通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树文明乡风的典型缩影。“过去‘份子钱’太多了,升学、搬新家等都要随礼,人情费成为家里的负担,现在好了,婚丧事简办,我们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利通区扁担沟镇扁担沟村三组党员金晓军颇有感触。为破除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债等陈规陋习,2018年以来,利通区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明乡风塑造工程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扎实开展了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活动,使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观念深入人心。据悉,利通区还通过开展一次“百村万户大走访”、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活动,全面推进利通区移风易俗工作再上新台阶。
目前,利通区入户走访13000余户,发放《利通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调查问卷》《移风易俗“四要四不要”倡议书》等宣传资料,并拍摄移风易俗微电影5部,打造移风易俗宣传长廊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