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重访战旗村,喜看乡村振兴新变化,见证——
“都市桃花源”里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赵青 实习记者 罗园

 

赖淑芳在唐昌布鞋坊内忙碌

新闻提示:

2018年春节前夕,到四川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战旗村,赞扬其“战旗飘飘、名副其实”,要求战旗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继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战旗村迅速成为全国关注的“网红村”,本报记者也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来此实地探访,写下《解读战旗村不寻常“旗语”》一文。近一年时间过去了,记者再次来到战旗村,感受这里的新变化。

2月18日,正月十四,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处处可见红彤彤的灯笼、迎风舞动的风车、笑容满面的村民,一派喜气洋洋的新气象。“乡村十八坊”农事体验街区、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锦江绿道战旗村示范段等地游人如织,五颜六色、造型各异的灯组摆放其间,将节日气氛烘托得十分浓郁。


游客张大爷在辣椒坊内体验石磨的乐趣

新 生 活

芝麻开花节节高

“两双41码、两双42码……一共是1980元。”唐昌布鞋坊内,穿着白色围裙的“唐昌布鞋”传承人赖淑芳清点包装好十双布鞋,并嘱咐顾客王先生,如果码数不合适可以寄回来换。

“总书记买了我们的布鞋之后,唐昌布鞋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赖淑芳说,这一年,她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传承、场地和销量,这些曾经困扰她的问题,全部得以解决,赖淑芳拥有了占地180多平方米的工作坊,可以集中完成布鞋的制作、展示、销售和体验。2018年,唐昌布鞋的销量翻了一番,唐昌布鞋更是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不远处的福星醪糟坊内,83岁老党员冯家祥的儿子正忙碌地接待游客。冯家祥一家去年春节在村子里的求知亭拍摄全家福时,遇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握住我父亲的手,问他多大了,过得幸福不幸福。” 冯家祥的儿子对记者说,“如今村子发展越来越好,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习近平总书记到访战旗村后的一年时间里,村民们的生活有了新变化,腰包更鼓了、心情更好了、干劲更足了。2018年,战旗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集体资产达5700余万元,增长24%;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4万余元,增长10%;游客达65万人次,文旅业产值增长300%。

在这一年时间里,村子里多了个健身休闲的小广场,不但有磨盘做的座椅和无人超市,还有一条浅蓝色步道向远处延伸,步道上绘制着辣椒、蚕豆等农作物,这条步道就是锦江绿道战旗村示范段首开段。未来,这条绿道将串联起以战旗村为核心的唐昌镇的5个村落。

在这一年时间里,第五季·香境商业综合体、“乡村十八坊”农事体验街区相继投入运营;废旧的铸造厂变身为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成为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摇篮;以“诗意田园 安逸战旗”为主题的2019战旗大地艺术节,在春节期间备受游客欢迎……


游客品尝酱油坊的“红酱油”

新 路 子

返乡创业成热潮

“这叫拐子磨,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了。”2月14日下午,来自成都的张大爷在辣椒坊内看见专供游客体验磨辣椒的石磨后,忍不住上前拍照留念。

“石磨辣椒是我们店的特色。我的主业是卖辣椒,也会卖些‘洗澡泡菜’,偶尔还在店里兼职做歌手。”老板王辉在店铺一角忙着打包互联网上的订单,“春节期间比较忙,今天还没有来得及吃午饭。”虽然忙碌,王辉却甘之如饴。

45岁的王辉是土生土长的战旗村人。19岁时,他离开家乡,成为一名走南闯北的歌手,20余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他坚信自己“早晚都要叶落归根”。去年夏天,王辉拖着行李箱回家探亲,发现村子里不同以往的新气象。看着街上游客不断、村子美景如画、村民斗志昂扬,王辉意识到,返乡创业的时机到了。

和王辉有一样想法的人还有很多。2018年,战旗村共吸引返乡大学生及创业人才120余人。“现在村子里的机会不一定比城里差。” 战旗村党总支书记高德敏告诉记者,战旗村为返乡创业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2018年8月8日,由原来闲置的村集体养猪场改造成的“乡村十八坊”农事体验街区也投入运营。在众多商铺之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商铺被返乡创业的战旗村人承租。

“乡村十八坊”项目是战旗村自主打造的文化地标项目,以十八种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展示为主题,集产品制作展示、参观学习、体验销售于一体,有香油坊、酱油坊、布鞋坊、竹编坊、郫县豆瓣坊、酿酒坊等传统工坊。在这里,除了购买产品外,游客可以参观每个坊的工艺产品生产过程,参与工艺产品制作的互动体验,与匠人对话感受他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乡村十八坊”农事体验街区

新 考 题

打造乡村振兴博览园

2月12日,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在战旗村举行揭牌仪式。之后的几天里,学院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客人,大家都想看看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究竟是什么样子。

金属色的镂空房顶,灰色砖瓦的教学楼,这片颇具川西民居风格的气派小楼能同时容纳2000人上课。据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兴红介绍,学院将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通过组建一支10大名村专家讲师团,以战旗村、先锋村、青杠树村等名村为现场教学点,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层组织引路人、产业发展推动人、乡风文明传承人、农业科技推广人和脱贫致富带头人。

在“乡村十八坊”农事体验街区日渐热闹、四川战旗乡村振兴培训学院备受关注、《战旗村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1年)》正式出台、战旗村发展如火如荼的同时,郫都区也在描绘一幅延续至2035年的乡村振兴新蓝图:规划建设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特色、成都气质的“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展现农商文旅体大融合,一二三产业大联动,物质与精神层面大飞跃的“乡村新面貌”;展呈成都试点乡村“振兴新成果”;展示中国现代乡村振兴的“郫都新模式”。

乡村振兴博览园核心落地区就是以战旗村为引领的五村连片示范区,包括战旗村、火花村、西北村、金星村、横山村。区域总体目标是建成全国乡村振兴多村连片发展示范区,其功能定位为现代农业生产与研发示范村、乡村振兴教育基地、公园城市的乡村样板区。

蓝图已绘,战旗村的“战旗”将继续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高高飘扬。高德敏说:“我们将以饱满的活力拥抱新时代,全力助推‘绿色战旗·幸福安唐——乡村振兴博览园’建设,奋力打造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让战旗村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都市桃花源’。”

当前:1版(2019年0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