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传统节庆与彩灯艺术及产业相结合,四川省自贡市着力打造——
永不落幕的彩灯大世界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实习记者 袁矛


巡游队伍舞龙表演


巡游队伍身着旗袍展示花灯

●新闻提示

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

在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四川省自贡市着眼于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致力于彩灯产业及艺术与传统节庆的深入结合,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地方特色的“我们的节日·龙腾狮跃闹新春”彩灯及传统文化系列展演活动,全力打造“我们的节日”示范点,全城呈现一片色彩缤纷的耀目景象。


自贡盐场号子表演

画面

龙腾狮跃闹新春

节奏明快的童寺唢呐、响遏行云的老盐场号子、热闹喜庆的富顺怀德舞狮表演……2月19日正月十五,在四川省自贡市“我们的节日·龙腾狮跃闹新春”彩灯及传统文化系列展演活动现场,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引得现场观众不时发出阵阵惊呼和赞叹,而手艺人现场展示的胡氏花灯、自贡扎染、龚扇等非遗及民间工艺美术技艺以及“自贡系列”产品盐、富顺豆花等非遗及特色食品展销,更是将自贡的独特文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眼前。

“今年闹元宵又多了很多‘花样’,过节就更热闹啦!”在贡井老街上,看着热闹喜庆的巡游队伍从面前走过,自贡市民王先生自豪地对记者说:“我们自贡每年都要闹元宵,年味浓得很!”

来自上海的游客徐旻对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省级非遗项目草耙龙颇感兴趣,“刚刚‘龙公’和‘龙婆’告诉我,整个草耙龙有近一百斤重呢,他们能将草耙龙舞得这么大气、动感,太值得点赞了!”

傍晚,当白天的欢乐气氛还在延续,随着自贡市彩灯公园内130余组大中型彩灯争相“绽放”,另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悄然开启。“普天同庆”“华夏乐章”“盛世华章”“龙凤呈祥”……一个个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彩灯缤纷夺目,如画似景,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大型彩灯“华夏乐章”是最受游客欢迎的合影地之一。来自重庆的李先生带着老父亲观灯,70多岁的李爷爷在彩灯前用手机拍个不停,“很壮观,很震撼。”他指着彩灯告诉记者,“我观察了半天发现,这组灯竟然全部是用瓷器制作的。中华传统工艺真是太精湛、太令人佩服了!”

自贡市民老赵则被用传统灯组和多媒体演绎相结合的“故乡印象”场景灯组深深吸引,灯组上呈现的鹤鸣巷凉粉、酱园、牛庐等,一串串老地名、老店铺、老场景,完美地展现出了属于自贡这座城市的独家记忆,令他热泪盈眶:“都是满满的回忆啊……”

“我们的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要让传统节日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自贡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有千年盐都、中国灯城、恐龙之乡美誉,文化资源特色鲜明,举办这次“我们的节日”活动,就是希望在传统节日中挖掘出新时代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力量、新内涵,“尤其在全市上下群策群力共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刻,我们更要创新载体,把‘我们的节日’打造成为传承传统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一个响亮品牌!”


花朵彩灯流光溢彩

传承

让节日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动现场

每年的自贡灯会,被盐史专家宋良曦先生誉为“雅丽工巧、玲珑隽永”的胡氏花灯都有一席之地,而大大小小的传统花灯也总能让前来观赏的游客感到“眼前一亮”:“这才是童年记忆中的彩灯!”

胡氏花灯的创始人胡德芳女士今年已经77岁了,从事花灯制作61年的她,对花灯的喜爱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母亲穷其一生,追求彩灯艺术,是一位资格的‘灯痴’,不管是吃饭、走路还是睡觉前,她都在琢磨该如何改善花灯的制作,如何更好地传承。”采访中,胡德芳的女儿万玲说,在母亲的身上,她看到匠人的执着精神,作为胡氏花灯的第二代传承人,她会把这种“匠人精神”传承下去,将制作花灯的艺术传承下去,让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胡氏花灯只是自贡彩灯中的一个缩影。作为自贡的城市名片之一,自贡彩灯承载了自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些年,自贡彩灯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不断创新,尤其注重利用传统节日积极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容策划上,以中国戏曲典故、民风民俗、诗词歌赋、人文建筑等为题材,通过艺术语言呈现并推广“以和为贵”“包容并蓄”等价值理念;在材质选择上,采用丝绸、瓷器、竹编等分类打造灯组,展示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元宵节,来自桥头镇的舞狮队让游客印象深刻,舞狮队的队员大多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和稚嫩的孩子,他们中最大的表演者85岁,最小的仅7岁,却都能将狮子舞得活灵活现,神气十足。领队刘大义说:“我们从小学生开始培养,希望让大家看到狮灯的未来,把宝贵的文化传承下去。”

近年来,自贡市通过各项举措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在传统节日活动中注重搭建平台,让非遗文化在传承中“活”起来。据自贡市文化馆统计,截至目前,自贡市已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4项,其中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自贡扎染技艺、自贡龚扇、自贡灯会等国家级非遗项目4项;富顺豆花制作工艺、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自贡手工剪纸、贡井草靶龙、富顺手工微刻技艺、资阳河川剧艺术、太源井晒醋酿制技艺、荣县麒麟灯、火边子牛肉制作技艺等省级非遗项目9项;市级非遗项目31项。正如在灯会期间推出的非遗项目展演一样,这些非遗项目正在美好的节日中、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散发着独特的文化芬芳。


第25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

前景

打造永不落幕的彩灯大世界

“繁星闪闪耀自贡,彩灯盏盏映笑脸,元宵佳节璨千灯,欢天喜地中国年。”2019年的元宵盛会虽已落下帷幕,但寄托着人们期待和希望的自贡灯会早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品牌,吸引着更多的人注目。

近些年,自贡市平稳而有效地引导着彩灯产业的发展,自贡彩灯越来越成为四川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针对彩灯企业小、散等现状,自贡政府引导彩灯产业联盟等行业协会,支持企业整合重组,形成灯彩集团、海天文化等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5户、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24户。同时,坚持标准引领,以行业协会为主体组建彩灯行业标准创建委员会,与四川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开展合作,共同制作“工艺灯”“仿真恐龙”等20余个产品标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国性彩灯行业标准体系。

另一方面,创新让自贡彩灯不断迸发新活力。传统技艺和新技术、新材料碰撞在一起,让原有的传统彩灯制作工艺不断丰富,实现自贡彩灯“型、色、声、光、动”的全面升级换代。“今年灯会的编钟灯组作品就是一个‘升级’,重达102吨,近200名工人通力合作了70天才完成。”自贡灯彩集团项目经理李东说,“自贡彩灯产业能够红火发展,映射的是身在自贡彩灯产业每个环节里的每一个人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感。”

通过节庆活动和文化艺术传承推动彩灯产业“走出去”则是自贡市又一有力举措。自贡市准确把握“建设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的发展定位,将自贡彩灯作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自贡产业转型、城市转型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彩灯+文创”模式,“灯会+灯饰”模式和“灯城+旅游”模式三张牌,推动制造、会展、文旅等产业融合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用好‘国家文化出口基地’这块金字招牌,加快‘盐都之心’、方特恐龙王国等项目进度,结合包括春节元宵在内的其它各类节庆活动,打造一个永不落幕、全球独一无二的中华彩灯大世界,为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提供新支撑。”自贡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今年新春,在乌克兰基辅市中心第聂伯河畔的母亲山公园,由中国手艺人精心制作的东方巨龙、兵马俑、花开富贵等24组别具特色的灯组,吸引了数千名游客参观——这是历史悠久的自贡灯会首次走进乌克兰;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自贡灯会在明斯克的中央植物园开幕,共展出了28组不同造型的灯饰……随着一盏盏自贡彩灯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同步点亮,自贡灯会已经不再局限于自贡这个地理位置,它已然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符号,带着中国春节、元宵节的文化风貌,传播向四方。

当前:1版(2019年0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