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乡间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记四川省宜宾市映三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
本报记者 漆世平

    他们是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走乡串村,丰富着农村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是基层人员,在平凡的放映工作中将丰富多彩的电影送到田间地头。他们就是四川省宜宾市映三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队的150名放映员,自2008年5月组建成立以来,由他们组成的10个区县管理站、150支基层公益电影放映队伍始终以提供全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为主要工作,一直负责宜宾市十区(县)2821个行政村的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全年放映3.4万余场。同时,还承担宜宾各区(县)为当地社区居民、农民工、部队、特殊学校和福利院等特殊群体电影放映上千场。他们忠实执行国家农村公益电影“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文化惠民政策,将公益电影送到农民群众的家门口,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到了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近日,他们所在的集体、宜宾市属国有企业——宜宾市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继2018年1月被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第七届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之后,又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五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每当夜幕降临,忙碌了一天的村民放下手里的农活回家时,有一群人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他们就是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他们一人撑起一块银幕,为农村百姓带去重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亲切地称他们为“肖老师”“牟电影”“李老师”……


    一名放映员就是一支放映队

    “喂,曹书记,今晚我又要到咱新胜村放电影,麻烦你通知一下大家按时前来观影。”3月4日中午,珙县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肖兴君像往常一样电话联系了孝儿镇新胜村村支部书记曹海林,告知今晚会去他们村放公益电影。

    今年56岁的肖兴君,目前负责珙县孝儿镇15个村和沐滩镇3个村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小时候,我和同伴们徒步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看电影,那时觉得电影真是个新奇的玩意儿。”肖兴君告诉记者,那时他总期盼着电影放映员能到自己村里放一场电影。为了圆自己儿时的电影梦, 2008年他成为了一名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

    “肖老师,你又来给我们放电影啦。”当日傍晚五点钟,肖兴君早早地吃完晚饭骑上摩托车,载着50多公斤的放映设备,来到了孝儿镇新胜村村公所电影放映点,刚停车,便有村民上前热情招呼。

    没一会儿,在两位村民的帮助下,肖兴君架好放映机,升起银幕杆,在银幕下方挂好“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公益电影展映”标语,再竖好放映队的旗帜,然后插上电源线,放出音乐,摆好凳子。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肖兴君便拿起喇叭大声喊道:“新胜村的村民们,今天晚上农村公益电影我们约在新胜村公所放映,请大家听到通知后,准时到场。”

    珙县属于偏远山区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为了将公益电影送到村民身边,肖兴君一年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在村与村之间奔走着。“目前,我负责18个村的公益电影放映工作,每村每年要放12场电影,18个村就要放216场。前几年负责32个村的时候,每年要放384场,甚至更多。”肖兴君对记者说。

    傍晚六点半之后,村民吃完晚饭,陆陆续续地来到放映点,在一阵寒暄之后,晚上七点钟,电影准时开映。紧随映前宣传片《伟大的变革》、科教片《乡村旅游合理开发》之后,剧情片《枪响烧锅镇》也吸引了现场观众的目光。

    “肖老师,下次给我们放《建国大业》嘛。” 晚上9点,电影放映结束,一位村民在散场时向肖兴君提出了要求。

    “好。”说罢,肖兴君将放映设备收拾好,伴着夜色踏上了回家的路。

    11年的放映生涯,肖兴君摔过、哭过也累过,但肖兴君仍然觉得,“每当我看到老百姓看电影时那满脸的笑容时,心里就感到安慰,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一名放映员就是一支放映队。和肖兴君一样,其余的149名放映员也常年在自己所负责的镇与村之间奔走,在竭力做好任务内的放映工作的同时,每年人均奉献义务放映10场以上,为乡亲们带去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名放映员就是一个雷锋

    今年53岁的牟代洪,目前负责珙县上罗镇18个村和罗渡苗族乡1个村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作。牟代洪在乡亲们中“出名”,不仅仅因为他是“牟电影”,还因为他义务帮大家维修家电。

    1987年从部队退伍的牟代洪,承包过影剧院,也开过家电维修部。2008年,他加入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队伍。

    “我负责的村(乡),最近的庄稼村开车几分钟就到,远一点的如二龙村、团胜村则需要1个多小时。”牟代洪告诉记者,自11年前成为放映员以来,他已经换了好几辆车,交通工具也从最初的摩托车升级成了小汽车,“虽然交通不便的地方仍然需要肩挑背扛,但有了小汽车,在道路畅通的地方,刮风下雨天气就方便多了。”

    3月4日,又到了该去上罗镇穆家湾村放电影的日子,牟代洪早早地吃了晚饭驱车赶往穆家湾村放映点。

    傍晚六点钟,牟代洪到达放映点后,便有条不紊地架上放映机,挂起银幕,调试播放器,再在院坝边摆上一张桌子,从工具箱里拿出一套家电维修工具。不一会儿,就有抱着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村民来到放映点。

    不过,更多的时候,牟代洪是在电影放映结束后再帮乡亲们修家电,“一般都要修一个多小时。”即使再晚,牟代洪也会把乡亲们带来的家电修好才回家,“大家把电视机、电风扇这些搬起来也很累,有的搬了几十公里,现场能解决就现场解决,修不好的就带回店里修。

    修电器难免会更换一些零件,虽然是义务修理,但零件需要成本。“有些零件很便宜,就不收费了,稍微贵一点的,只收材料费。”牟代洪说。

    11年来,在走村入户放公益电影的同时,牟代洪对自己负责的各个村的村民也越来越了解,谁家是五保户,谁家缺乏青壮劳动力,他心里都十分清楚。

    一名放映员就是一个雷锋。像牟代洪这样利用自己所长义务为村民服务的放映员还有很多很多。在进村放映途中,看见忙着收粮食的村民,他们上前帮忙;遇到留守老人,他们不时给予帮助;见到村民的机械农具坏了,他们义务帮忙修理……他们在言行之间,时时践行雷锋精神,处处播撒雷锋精神“正能量”。


    一名放映员就是一个政策宣传员

    李国富是兴文县共乐镇矿产品检查站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工作之余,因为喜爱电影,2013年申请成为了一名兼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

    “一块银幕,一个音箱,一台放映机,尽管观影现场的环境比不上城里的电影院,但对我们这些从小就喜欢看‘坝坝电影’的人来说,那别有一番滋味。”李国富说。

    6年来,在走村串乡的过程中,与乡亲们之间的一件件小事时常让李国富感动,让他在放映员的路上越走越坚定。

    2018年9月的一个傍晚,李国富六点钟便带着放映设备到了连心村。当晚的放映地点设在村民文均家门前的院坝里。75岁的文均因为身体原因,一直卧床休养着,看到在自己家门口放的电影,文均也非常开心,连忙让老伴儿张金容给李国富泡了茶,还拿出一大包糖硬塞到李国富怀中。随后张金容把家里所有的凳子都搬到院坝里,又到旁边的小店买了瓜子、花生等,让乡邻能坐着边吃边看电影。

    去年底,张金容去世了,儿孙都在外务工的文均生活越发单调。“为了让老人高兴,我每次去连心村都把放映点设在文均家。”文均的淳朴热情让李国富感动,李国富也尽自己所能当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员和党的宣传员,“一定要把最新最受欢迎的影片、最优质的放映带给乡里乡亲。”

    2017年11月,中共宜宾市委明确宜宾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组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队,后命名为“中国竹都·红色文艺轻骑兵——公益电影宣传队”。“放映员不再只是单纯的农村电影放映员,更是政策宣讲员、普法宣传员、农技讲解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快递员等等,这就要求我们的放映员必须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新政策,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乡亲们服务。”宜宾映三江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健对记者说。

当前:A1(2019年03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