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期待好人社会,时代呼唤道德进步。一个伟大的时代,不仅拥有英雄圣贤,更在于千万普通人心怀崇高、追求高尚、践行高尚。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坚持发现正面典型、宣传正面典型、树立正面典型,努力把吉安好人“盆景”打造成道德“风景”,让“奉献大爱·善行吉安”成为一张城市软名片,使吉安成为一座有梦、有魂、有精神、有温度的文明之城、好人之城。
从一只眼到无数只眼,拓宽视野发现典型。自2014年以来,吉安一改昔日分片区分时期推荐典型的单一做法,从打开发现典型的眼睛入手,铸造了多样性的身边典型“探测器”“发现仪”。一是发动群众,全域性寻找好人。制定下发方案,按照全域性发布标准,要求所有单位、企业、学校、社区、村镇均要设立“身边好人榜”,定期发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并利用江西好人网平台上传好人线索,现已设立身边好人榜5万余个,发布身边好人94万余人次,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二是发动媒体,全面寻找好人。发挥大众媒体的优势,开展广播电视、报纸网站、两微一端的“身边好人”“每日一善”典型征寻活动,组建“典型寻访”记者队,常态化深入一线挖掘和寻访普通群众闪耀人性光辉的事迹。三是开展活动,常态化评选好人。坚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有63人上榜“中国好人”、96人入选“江西好人”;坚持每季度举办吉安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暨“吉安好人”发布仪式,现已举办8期,累计评选“吉安好人”204人;常态化评选“全国文明城市模范市民”,现已评选2期400名。
从单平台到多阵地,多种载体宣传典型。吉安坚持加强精神文明和文化阵地建设,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好人好事,让好人事迹家喻户晓,让好人精神深入人心。利用媒体平台,根据新形势宣传需要,开动从传统到新媒体、从党报到晚报、从平面到视频的全媒体正面典型宣传阵地,把镜头聚焦好人、把版面让给好人、把空间留给好人,讲好好人故事,奏响道德强音。开展道德讲堂,充分利用1850个道德讲堂、民嘴讲堂、乡村讲堂等宣讲平台,大力宣传身边好人好事4000余场次,现场参学群众50余万人次,做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身边典型鼓舞身边人,让更多人自愿加入好人行列。举办巡展活动,承办全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大型图片巡展,集中展示近年来江西省涌现的省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代表。定期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事迹巡展活动,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示了毛秉华、蒋新东等各级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同时深入各街镇、社区(村) 、广场等地进行展出,把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宣传到基层,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社会风尚。
从看现象到育精神,旗帜鲜明树立典型。吉安坚持建立健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关爱帮扶机制,旗帜鲜明地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鼓励和带动更多人“学好人”“做好人”“当好人”。一是宣传阐释。如果好人只是一种“现象”,那它的生命力是短暂的,唯有让其外化于每个百姓的行、内化于每个百姓的心,才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为此,吉安不定期开展“好人文化”大讨论,刊登阐释“好人文化”理论文章,深度延展吉安由古至今、由内而外的“好人文化”,使之入脑入心。二是机制激发。从制度层面向社会传递“德者有得”的“好声音”,制定出台《吉安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奖励帮扶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吉安市道德模范礼遇帮扶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吉安市历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数据库,制作发放礼遇卡49张,让礼遇对象在参观游览、医疗保健、公共交通、劳动就业等方面享受优先保障和相应待遇。同时,利用报刊、网络发布好人信息,开展网上志愿服务、微公益互动圆梦等活动,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三是示范带动。在重视褒奖善行义举的同时,坚持定期举办“奉献大爱·善行吉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市在江西志愿服务网注册志愿者666568人、志愿服务组织6641个,发起志愿服务项目28939个,志愿服务时长2007万余小时,各类指标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