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生态安葬·绿色清明的昆明样本
昆文

    春日融融,柳丝轻扬,又是一年清明时。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的重要精神,大力营造“文明低碳祭扫、节地生态安葬、绿色文明清明”的良好氛围,云南省昆明市民政局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民政局在今年清明期间,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措施,全力做好2019年清明祭扫安全保障工作。

    文明祭扫

    让清明节更加“清明”

    昆明市已连续11年实现了群众祭扫活动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目标。以鲜花代替焚香烧纸、燃放鞭炮的祭扫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错开高峰、乘坐公交祭扫成为广大市民的首选方式。

    近日,昆明市政府印发《关于2019年清明节期间文明安全祭扫的通告》,要求全市党员、干部要做带头文明低碳祭扫和节地生态安葬的坚定践行者,教育引导亲属、朋友和周围群众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活动,逐步使群众由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对逝者的精神文化传承上来,不断推进节地生态安葬,逐步使文明低碳祭扫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昆明市民政局要求,清明节期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整合资源,高效指挥调度;突出重点,加强墓区管控;强势宣传,营造舆论氛围,防止出现祭扫群众拥堵滞留、因祭扫引发火灾和意外伤害事故;各殡葬服务单位要认真开展行风建设月活动,树立殡葬服务单位良好的社会形象,引导广大群众文明低碳祭扫、节地生态安葬。

    截至目前,昆明市已成立清明节祭扫宣传、消防、交通、治安、安监、丧葬用品整治、城管、医疗卫生8个工作组,共同为清明节期间群众祭扫活动提供安全和服务保障。

    倡导绿色祭扫

    生态安葬

    通过多年来对文明祭扫、绿色殡葬的广泛宣传,如今,越来越多的昆明市民已自觉选择节俭低碳的绿色祭祀方式,献一束鲜花、植一棵绿树、折一张祈福卡、系一根黄丝带,在音乐声中追思过往,成为清明节祭祀主流。

    今年清明节,金宝山艺术园林将在第一个祭扫高峰期准备1万枝鲜花,继续开展“鲜花换纸钱”活动,并在文化广场设置鲜花卖场,同时,举办“雅韵追思”音乐纪念会,发放黄丝带,供市民寄托穿越时空的思念。目前,金宝山生态葬式已售8464位。

    为倡导绿色环保理念,晋福古园于4月1日承办了云南省第四届节地生态安葬仪式,让逝者魂归自然,与绿树相伴,营造出生命终点的美丽。

    昆明市殡葬管理处处长蒋世富介绍,从2008年开始,昆明在殡葬领域一直倡导节地生态安葬,文明低碳祭扫。目前全市所有公墓都开展了树葬、花葬、草坪葬、壁葬、塔葬、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的节地生态葬式。此外,各级民政部门充分利用传统祭扫节日,通过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等活动,广泛宣传殡葬法规政策,大力倡导社区公祭、鲜花祭扫、家庭追思会、种植纪念树等无烟拜祭方式祭祀先人,全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

    据统计,近年来,昆明市共发放各类宣传册55万余份,全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作用明显,鲜花葬、树葬、草坪葬、塔葬等节地生态安葬已达28%。

    随着厚养薄葬和绿色殡葬理念深入人心,树立移风易俗、节地生态安葬的文明殡葬观念是大势所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能够接受并选择生态安葬,让生命回归自然,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绿水青山。

当前:B4(2019年04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