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广场舞”让人看到文明的柔韧性
王钟的

    这条视频让人看过初觉意外,随后百感交集:在重庆江北观音桥商圈的广场上,一群大妈每天开展广场舞活动,但这里的广场舞却是“静悄悄”的。原来,她们身上都挂着一个接收器,音乐直接传到耳机里。3年多来,她们一直通过这种方式跳广场舞,在观音桥商圈形成了一道特殊而亮丽的风景线。

    观音桥商圈是重庆主要商业中心之一,周边商业设施众多,人流密集。在这里跳广场舞,如果播放高分贝的音乐,不仅会引起围观,还会影响周边秩序和环境。“无声广场舞”既满足了大妈们开展活动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干扰,难怪周围的年轻人都竖起大拇指叫好。

    中老年人因为跳广场舞与周边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发生冲突,几乎成了一个观察社会矛盾的通用切入口。这里面当然隐含着许多问题:公共运动场所匮乏,中老年人不得不与年轻人争地盘;中老年人健身方式单一,广场舞成了他们的普遍选择;社会上弥漫着一股负面情绪,年轻人不理解中老年人的真实需求……

    但是,矛盾真有那么深,积怨真有那么大吗?谁家都有老人,每个人终将老去。对老年人合理需求的满足,也将照拂每一个社会成员的未来。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关注老年人生存、发展和社会参与等方方面面的需求,将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

    反观现实,社会对老龄化趋势的反应依然“慢半拍”,公共设施和服务大多是优先为年轻人设计的。老人与年轻人的冲突,本质上是资源分配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技术和方法解决,没必要把矛盾归结于两代人的积怨。

    戴着无线耳机跳广场舞,说实在的,感觉未必有使用大喇嘛、把音量调到最大来得爽。大妈还透露了一个细节:在她们眼中,这些无线耳麦的价格“还是比较贵的”,是由观音桥商圈为她们配备的。可见,在必要的时候,社会和负有管理职责的机构不妨支持一把。尽管为广场舞大妈配备无线耳麦并不是商圈管理部门的义务,但这种类似公益的付出,恰恰以小成本呵护了文明,解决了困扰很多地方的广场舞噪音治理问题。

    很多时候,社会治理难题与其“硬刚”,不如以柔性的姿态解决。主动为中老年人跳广场舞创造条件,同时想方设法削弱对环境的影响,不失为明智的管理思路。(据《中国青年报》)

当前:B2(2019年04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