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比较强势的妈妈,容不得孩子对我有一丝的违拗。女儿小的时候还好,但随着她年龄增长,身上渐渐长出了“刺”。
在最近一次选择校内兴趣班时,我们俩发生了激烈的矛盾。我希望她参加素描绘画班提升艺术气息,她却执意选择了刺绣班。于是,我私自找到她的班主任为她改了兴趣班。那天放学回家,她进门就把书包“啪”地摔到地上,我见状,吼道:“还反了天了?”她小脸憋得通红,眼里噙满泪水,声嘶力竭地喊道:“你是个坏妈妈,我再也不想理你了。”说完,径直跑回屋,“咚”地一声把门摔个震天响,随后,屋里传来“呜呜”地哭声。
从小到大,女儿从没有在我面前如此“放肆”。我突然有些不知所措。随后几天,除了我问话时她“嗯、啊”地回应之外,一句话都不肯跟我说。没过多久,她的班主任就在微信里向我询问:“孩子是不是受委屈了?最近,我有几次看到她偷偷坐在座位上抹眼泪,问她话,她也不说。这种情况,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啊。”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把我私自修改她兴趣班的事跟班主任说了。
听完后,她的班主任叹道:“我还以为是孩子托你帮她改的兴趣班呢。”我忙问:“我该怎么改变现在这种状况?”班主任说:“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阶段,有了自己的思想,你不能再像对待幼儿时期的她那样,任意地帮她做选择。孩子渴望得到的是家长的尊重与理解……”通过跟老师的一番交谈,我知道了症结所在:我事事打着“为她好”的旗帜,用各种方法去“战胜”她,在这“较量”的过程中,我的强势只会让她觉得挫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
明白了这一点,我试着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于是,我尊重她的意愿帮她改回了她想要上的刺绣班。上完刺绣班回来的那天晚上,自上次发生冲突以后,她主动地跟我说了第一句话:“谢谢妈妈帮我改回兴趣班。”还给我投来了一个感激的眼神。这让我觉得,自己的改变是值得的。接下来的日子里,她表现好的地方,我都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她有问题征求我的意见时,我也会先询问她的想法,在彼此的交流沟通中寻得最佳的解决途径。遇到两人意见相左时,我也收起以往“就听我的”这种霸道作风,而是选择先暂停对话,冷静的思考一番后再重新跟她进行交流。我的改变,也让亲子关系变得融洽了许多。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其实作为父母,我们所做的也不一定都是对的。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我们要做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过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