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成学生认为网游是“带来幸福生活的能量” 多位代表建议
治网游乱象要推动专项立法
朱宁宁

    2018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新一版《国际疾病分类》,其中明确将“游戏障碍”列入了精神疾病的范畴,同时也给出了两条“游戏障碍”的判断标准:第一,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第二,社会功能受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珠海市分公司外伶仃邮政营业所主管谢坚表示,自从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他多次收到群众,甚至公安部门提出的相关诉求,希望他能向国家建议对网络游戏立法,加强网络游戏监管。于是,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谢坚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网络游戏监管及尽快立法的建议。

    实际上,不仅仅是谢坚,还有多位人大代表今年也提出了有关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加强网络游戏管理的建议。

    青少年沉迷网游带来诸多危害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游戏成瘾的患病率约为27.5%。可以说,有关网络游戏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青少年沉迷网游已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网络游戏由于特有的虚拟性、体验性、社会性、娱乐性等特征,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另一方面,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逐年增加,家长们普遍忧虑担心青少年玩网络游戏受到伤害或者沉迷其中,全社会也都对网络游戏及青少年教育、成长予以广泛关注。

    值得关注的是,据《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显示,在中国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认知特征方面,73.8%的中小学生认可网络的学习功能;74.5%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能够缓解压力,30.9%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会引起暴力倾向;91.6%的学生认为网络游戏使业余时间更愉快,68.2%学生认为网络游戏是“带来幸福生活的能量”。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电机事业部研究所主任设计师周玲慧一直十分关注青少年网络游戏监管的问题。她认为,目前网络游戏开发、经营者往往只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游戏运营者承诺的实名认证也是有其声无其实,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网游监管立法不够完善

    据了解,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推广用于阻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新技术。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制作或者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赌博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以及网络信息等。国家支持研究开发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产品和服务,依法惩治利用网络从事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游戏的法律法规,网络游戏监管以部门规章以及相关部门政策文件为主,比如《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等。“网络游戏属于新兴产业,这些规章和文件都具有滞后性。”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高红卫分析认为,这种滞后性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不够完善,分级法律缺失;二是多头管理,政府职能部门权责不明晰。

    多位人大代表呼吁尽快对网游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曲周县清宾出租车爱心车队队长张青彬于今年大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加强网络游戏管理的建议,提出要加强政府监管力度,借鉴影视作品审批、分级的做法,对网络游戏进行严格审批,严禁带有刺激、暴力、色情等内容的游戏上线,根据游戏属性划分等级。同时,完善实名认证制度,添加“刷脸摄像”注册功能。张青彬强调说,网络游戏立法迫在眉睫,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尽快出台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为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推动游戏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网络游戏监管,高红卫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

    推动网络游戏专项立法。多层次立体化推动网络游戏监管的法制化进程,研究、制定并颁布《网络游戏监管条例》,进一步加强网络游戏产品生产、发布、消费的政府监管,持续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秩序,营造良好网络环境。

    完善网络游戏管理体制机制。调整部门职责,建立以文化和旅游部为统一领导的网络游戏主管部门;积极推行网络游戏分级审查制度;提升行业自治水平,强化行业组织的纪律性;构建和加强防沉迷系统或软件监控;设立网络游戏防火墙,根据不同年龄段对游戏内容、游戏产品每天使用时间和在线人数等关键要素设定限制;限制明星偶像代言网络游戏;加强对网络游戏沉迷的心理疏导。

    周玲慧建议严格实行游戏用户实名制注册与登录,建立游戏(单机电脑游戏、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和电子游戏)分级管理系统,尤其是要规定公安系统、政府职能部门、学校和家长联合组成执法部门,不定期以游戏使用者等不同身份(不同年龄段)登录网络游戏服务器,检查游戏开发商和运营商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规定,对违反者严厉惩处。(据《法制日报》)

当前:B3(2019年04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