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借一赠百” 让城市更有温度
杨朝清

    近日,浙江杭州市民谢先生带孩子乘公交回家,到站时下起大雨,本以为会和孩子淋雨回家,没想到公交司机递给他一把伞,谢先生十分感动,事后他定做100把爱心伞寄到公交公司。随伞寄来的还有一封感谢信,署名“一个新杭州人”。(澎湃新闻)

    面对变化莫测的天气,许多人都会束手无策。不期而至的大雨,让毫无准备的乘客不得不被迫淋雨。对于成年人来说,淋雨或许还可以忍一忍,而对稚嫩的孩子而言,难免会给他们带来生病的风险。这位与乘客素不相识的公交司机,用借伞的举动,切实地帮助了乘客和孩子,也让他们心中感受到了一份光亮和温暖。

    面对没有带伞的乘客,公交司机没有冷漠地无视,而是对他们的境遇感同身受。懂得换位思考、善于体谅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公交司机,用利他行为彰显了平凡人的善良与责任感;而心怀感激的乘客,也奉上了“雨伞借一赠百”的佳话。一个懂得善待陌生人、愿意成人之美的城市,会更有吸引力。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吸引着越来越多人成为各大城市的“新市民”。但要融入一个陌生的城市,不仅要负担较高的生活成本,也会有文化和社会层面的压力。而一座有人情味和温度的城市,会在无形之中提升人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雨伞借一赠百”不仅是对善意的回馈,也是对善意的传递。“下雨了,难免会有乘客需要用伞”,懂得在心中为陌生人留一个位置,也折射出这位乘客精神世界的底色。与一些炫耀性的消费相比,网购一百把雨伞也许花不了许多钱,却更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与认同。

    其实,这样的暖闻并非个例,不论是“为坐地工作女子搬凳子”,还是善待“付不起房租的租客”,抑或是卖烫菜的商家给年轻打工者“多加一勺”……这个世界的“温柔相待”犹如雪中送炭,让得到了关心与帮助的人们,心中多了一些温暖。有的时候,一个微笑、一把雨伞,都有可能点燃新市民的希望之灯,让来到大城市打拼的他们对融入这座城市有了更多的信心。

    面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人,如果我们都能多一些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的善意,会令一座城市更有品位、更具格调。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一个城市的人文之美和精神之美,也是一种不容小觑的“软实力”。由此可见,“雨伞借一赠百”何尝不是展示城市文明的一个窗口。

当前:3版(2019年04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