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碗桂林米粉邂逅
赵宽宏

    我和我的胃都没想到,在距广西桂林数百公里远的贵州遵义龙坑,会与一碗桂林米粉不期而遇。

    说起米粉,在贵州并不稀奇,而且遵义羊肉粉与桂林米粉一样名震一方。既然到了遵义,最贴切胃口的除了羊肉粉还能有什么?这就像到了兰州必吃拉面,去到扬州必食干丝一样,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食物都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成了一个地方的一张名片、一个象征。

    然而,朋友却一定要带我在遵义龙坑吃一碗桂林米粉。

    坦白地说,此前我并没品尝过桂林米粉,只是在一些美食文章或资深食客们眉飞色舞的叙述中,想象过它的滋味。因此,我不能确定自己的味蕾是否会与这道桂林人的最爱擦出火花。

    但朋友的力荐已先入为主地给了我些许的期待,于是随他走进了一家桂林米粉店。坐定不久,一碗干捞米粉端到了我的面前。碗下面是米粉,上面叠放着酸笋、酸豆角、牛肉、“锅烧”,并撒了些葱、蒜、香菜等佐料。朋友不停地提醒我:“多搅搅多拌拌,不要忙着入口。”如此提醒,反倒让我舌下生津,问道:“为什么?”答:“将卤水和食材充分地拌匀,入了味后口感更佳。

    我依着朋友的提醒搅拌一番后,迫不及待地搛起一筷米粉送入口中。先说那味,酱香十足,鲜爽无比。朋友边吃边向我介绍道,桂林米粉,卤水是它的“灵魂”。这卤水是一种香料熬制的深褐色汤汁。朋友是这家米粉店的常客,曾向店主请教过卤水的制作方法,得到的答案是,用四十余种香料熬制而成。又问具体是哪四十余种香料,店主“呵呵”一声算是作答,少顷又道,告诉你是哪四十余种你也制作不出来,因为煮时先放哪样后放哪样,火候啊、时间啊,全都是有讲究的。我算是明白了,如此的“灵魂”,才可以成就一碗好米粉。

    接着,我又赞叹碗中的米粉极为爽滑,与贵州米粉有显著的差异。朋友夸我说到点子上了。粉,是桂林米粉的“根本”。其工艺无非是选米、浸泡、磨浆、发酵、蒸煮、成型、冷却等等,与其它地方的加工工序并无本质区别。但要知道,粉是由米做成的,而米是有品种和产区的,不是任何大米都能成为桂林米粉,而这家店的米粉都是由原产地桂林运来的。

    这碗桂林米粉中还配有一种称为“锅烧”的肉也极具特色,令我食指大动。那肉是经过炸制的五花猪肉,外皮金黄,呈现泡状,像裹了面包糠似的,焦脆的部分吃起来有一种类似油渣的醇香。朋友说,不仅“锅烧”撩人味蕾,它还与卤牛肉、酸豆角、酸笋共同组成了桂林米粉的“精华”。而其中的酸笋,类似臭豆腐,闻起来,那味道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可入口后,却又会引发一场“倾城之恋”。

    “由此可见—— ”一碗米粉下肚后,朋友心满意足地总结道,“评价一碗桂林米粉的标准有三条:一是米粉的口感是否足够爽滑,二是卤水的味道是否足够香醇丰厚,三是配料是否足够独特腴美。”我心下赞叹,虽是在异乡初尝桂林米粉,可它却在我的美食版图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当前:A3(2019年04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