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整宽敞的初心广场,红绿相间的游步道,逶迤数百米的文化墙古色古香……走进江西省安远县孔田镇上魏村,看到村民娱乐休闲、散步健身的场所得到整合,被打造成永久性的党性教育长廊,村民在丰富文体生活的同时,还能长知识、受教育,满足精神需求。当地干部群众说,在市县的高位推动下,孔田镇务实创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新气象。
培训火了 村民忙了
日前,孔田果技站站长刘永峰在上魏村讲授《脐橙园复产技术要点》,吸引了附近众多村民前来听课,椅子不够坐,很多人便站着听完了讲座。
据介绍,上魏村整合村里的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等现有资源,打造出“理论宣讲平台+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的学习宣传主阵地。农家书屋陈列着6000余册最新书籍,有种植、养殖等科技书,也有孩子们喜欢的各种图书。每到傍晚,放学归来的孩子们便三五成群地过来看书,而村民大多在晚上聚集在书屋“充电”,人气很旺。
上魏村年初制定宣讲菜单,每月按不同主题进行两次政策理论宣讲、创业技能培训、扶贫政策宣传等活动。很多前来培训学习的贫困户、回乡创业农民工、农业种植大户等,对电商知识和技能非常渴望。上魏村充分考虑这一实际情况,常态化开展电商知识技能培训,添置30台电脑,设置创业培训区,开设电商大讲堂,充分满足村民对新知识新技能的需求。
电商服务站创新扶贫模式,组建电商扶贫合作社,目前入驻电商企业已有13家,吸引100多人走上了电商创业道路,点燃了村民在家创业增收的热情。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开始做起了网上生意,村里的脐橙、百香果、红蜜薯、高山茶油等山货成了网上的抢手货。
“现在村民通过电商等平台尝到了甜头,都在忙于发展产业,‘无事生非’变成‘无时生非’。”孔田镇党委宣传委员欧阳政介绍说,理论宣讲平台与农家书屋、电商服务站等有机融合,给广大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喜事新办 丧事简办
“太平村村民在思想上有了较大转变,已经形成‘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良好氛围。”退休教师、孔田镇太平村红白理事会会长魏朝庆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虚荣攀比铺张浪费等陋习一度在村里屡禁不止,2017年4月太平村红白理事会成立后,经过会员的共同努力,基本上扭转了大操大办的现象,文明乡风在太平村田间地头吹拂。
“我有一个族兄过世了,他的4个儿子想要热闹一些,风风光光地把父亲安葬,准备购买1万多元烟花爆竹,从家里一直放到村头的太平桥。”太平村原村支书、红白理事会副会长魏耕丰介绍说,族兄的儿子儿媳们都很有孝心,在他瘫痪的4年时间里,儿子儿媳轮流照顾他。当时魏耕丰上门去做工作,说你们在父亲生前的孝敬行为大家都看在眼里,人走后就不必搞这些花钱又污染环境的排场了。这家人听从了建议,丧事一切从简。这件事情通过口口相传,整个村庄的风气随之变好。
太平村红白理事会由10名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他们都是村民代表大会选举出来的,说话有份量、很管用。理事会成立后,制订了相关章程、办事流程和标准等,并积极通过张贴宣传标语、开设宣传栏、召开村组会议等进行宣传发动,让“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行动家喻户晓。经过一年多来的努力,现在,村民办喜事或丧事,都会先到红白理事会来登记,并与理事会商量相关事宜。如今,太平村婚事新办的多了,高额彩礼少了;丧事简办的多了,攀比斗阔的少了……
“五老”助力 文明接力
在孔田,活跃着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组成的“五老”志愿者服务队。他们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移心,奋战在该镇老年人事业、乡风文明建设和村民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一线,发挥余热,贡献力量。
当前,因各种原因,农村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子女住楼房、老人住老房”现象,这不仅有悖于敬老孝老传统,还存在安全隐患,影响乡风文明建设。在孔田镇开展的专项整治“老人住老房”工作中,“五老”志愿者服务队主动请缨、积极配合,支持各村开展整治行动。这支队伍的优秀代表——退休老干部、孔田镇老年协会负责人刘吉晶,仅2018年10月份就入户100余次,做通了21户村民的思想工作。下龙村村民叶某周的父亲长期瘫痪在床,而其儿子结婚在即,因担心未过门的儿媳会嫌弃,叶某周没有让父母一同住进新房,而是将他们留在了边上的矮旧房子里。镇村干部获悉此事后,前后10多次上门都没有做通工作,最后请来刘吉晶,与叶某周聊家常、讲政策、说情理、谈美德,经过几次诚心沟通后,叶某周终于答应把父母接到新房居住。
“我是土生土长的孔田人,从工作到退休一直在这里,对孔田十分熟悉。正是凭着这份熟悉,才跟村民有更好的沟通。”刘吉晶说,志愿者服务不讲报酬,都是义务在做,有时到村民家做工作,为拉近距离、联络感情,他还会自掏腰包买些礼品上门,这样往往能取到更好的效果。刘吉晶说,退休后有了更多闲暇时间,他很乐意团结带领一班老人,主动协助镇党委、镇政府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孔田的“五老”志愿者们多才多艺,编了一册移风易俗快板歌和南乡方言三句半,逢圩日自发到群众中去宣传。“喇叭响,锣鼓敲,四个老汉凑热闹,我们来段三句半,别笑……”老人们朗朗的说唱声,和着文明乡风,在圩场上空飘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