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宜居的城市环境,更在于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文明气质。
德阳,这座既有冠绝西部的儒家文化载体,又有中国二十四孝道德渊薮平台的城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在这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选择,志愿者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并在传承中被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里,众多志愿服务品牌呈现“百花齐放”的新局面,不断汇聚的爱心正以多种形式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涌现,播撒善意,传递文明,成为德阳最温暖的底色;
在这里,一系列逐步完善的激励保障措施让志愿者们感受到了来自城市的温情,也激发了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营造出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志愿服务氛围。
百花齐放,志愿服务品牌更响亮
20余万名志愿者,620余支志愿服务队,367个社区志愿服务站、6个志愿服务示范基地,每年累计开展志愿服务600多万小时……这一连串的数字,构成了当前德阳志愿服务一片火热的场景。
从助困扶贫到文明劝导,从邻里守望到关爱留守儿童,从情暖孤寡老人到生态环境保护……被誉为重装之都、古蜀之源的德阳,志愿服务从一个人延展到一群人,从一支队伍发展成一个品牌,逐渐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当听到孩子们喊我‘妈妈’的时候,我很心酸,但更多的是感动。也正是因为这份感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这个团队中来。”中江县留守儿童艺术团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刘春香说,艺术团项目实施11年来,共举办、参与大型公益活动上百场,2000余名留守儿童因此受益。去年12月,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8年志愿服务德阳交流会上,刘春香率领参评的“‘舞’所不能——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大赛金奖。
一支名为鲁鹏志愿者服务队的组织,也同样在为这座城市凝聚着志愿服务的力量。这支成立于2012年10月的队伍,经过近7年的发展,从刚开始的22人扩大到现在的3000多人,并建立了14支分队,设立了18个爱心服务点,获评“四川省青年优秀志愿者组织”,成为德阳市全面开展社会化爱心公益活动的典范。2016年8月,以鲁鹏志愿者服务队为基础,覆盖电力、交通、卫生、教育、媒体、通讯、银行等公共服务行业的“鲁鹏志愿者联盟”正式成立,并逐渐成为了德阳市志愿服务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德阳各地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深入开展常态化的学雷锋主题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长期化、常态化和机制化。德阳“泰田”、绵竹“爱之援”、中江“爱加一”、什邡志愿者联合会、广汉“小镜子心语”等志愿服务组织影响范围逐步扩大,“德阳一家亲”“铁路春运志愿服务”“星期六志愿者公益广场活动”“快乐留守·志愿行动”“招善引慈”、应急救护培训“六进”工程、“建功新时代·志愿服务暖人心”“互联网+学雷锋种子项目”“弘扬雷锋精神 点靓四川志愿服务朋友圈”“四川志愿携手圆梦”“新书节”“浓情九九,爱在重阳”等志愿服务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其中,“小镜子心语”被中宣部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服务更有效
在德阳,志愿服务品牌就像一张大网,覆盖了全市的志愿服务工作,一支支灵活机动的志愿者“小分队”,一系列与时俱进、被赋予新时代内涵的活动让志愿服务更务实、精准。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6年4月,绵竹“爱之援”义工协会签约成为“益栈助力四川乡村家庭精准扶贫发展计划”项目德阳市合作伙伴,志愿者们先后在绵竹市、广汉市、什邡市、中江县周边乡镇走访评估了60户以上家庭,20家乡村益栈,最终构建了乡村旅游扶贫网络,开启了以“益栈”与“益导”为主线的扶贫关爱模式。
“志愿服务,不是走马观花,而是要深入群众使其生根开花。”绵竹市“爱之援”义工协会会长马文告诉记者,协会自成立以来,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关爱未成年人等方面,不断探索志愿服务帮扶的新途径和新手段,让受助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妈妈,我不要漂亮的衣服和玩具,只想你能帮我检查下作业,在我考满分的时候表扬一下。妈妈,别去那么远的地方打工了,好吗?”2月1日,在绵竹举办的一场以“爸妈回家,有福童享”为主题的返乡农民工家庭亲子趣味运动会上,由来自孝德镇的留守儿童杨若涵朗读的一封写给父母的信,击痛了外出务工父母们的心。为了让外出务工的父母们留下来,绵竹“爱之援”义工协会的志愿者们创新了关爱模式,积极协调10余家企业带着300多个岗位到现场招聘,让外出务工者回乡工作成为可能。“关爱留守儿童,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以及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机会。”马文如是说。
为动员更多的市民积极投身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凝聚“创城”合力,2018年德阳在全市范围内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志愿德阳·聚力同创”——德阳市青年志愿者“个十百千”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行动,围绕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个目标,打造以职业道德为核心、以专业化知识为基础、以精准化服务特定人群为目标的数十类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四好村”创建工作,按照“六有一落实”标准建立村级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广汉市公职人员“两岗三定”惠民行动,德阳经开区龙井社区“十五分钟便民志愿服务圈”……这些有益的探索,对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起到了引领带头示范作用。
互助互爱,激励保障措施更贴心
“没有豪言壮语,不招摇显赫,用无言的大爱感动着河山,没有薪金报酬,且低调缄默,把无私奉献变成躬身实践。他们,是时代最响亮的名字——志愿者。”3月5日, 德阳“百朵鲜花送雷锋”第二季活动现场,一首《献给志愿者的诗》响彻德阳上空,人们手捧鲜花,纷纷献给身边的志愿者,以表达内心的敬意。
为弘扬雷锋精神,德阳在重要的时间节点积极策划开展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在去年3月5日学雷锋日之前,德阳开展了“百朵鲜花送雷锋”——2018年学雷锋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组织100名青年志愿者骑共享单车为优秀志愿者代表和一线劳动者代表送去鲜花和祝福。今年,德阳又继续举行了“百朵鲜花送雷锋”第二季,再次掀起崇德向善、感恩奉献的热潮。
“设立这个温馨驿站太体贴了,工作累了可以坐在屋里的椅子上休息,渴了可以在这里接热水喝,很方便。”3月26日,负责罗江区金雁社区高速路出口附近环境卫生的52岁的环卫工人赵文坤开心地竖起了大拇指。据罗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尹顺介绍,自去年5月份以来,罗江以服务群众、贴近需求、扶助解困、人文关怀为出发点,在全区范围内建成首批30余个“温馨驿站”,为志愿者、环卫工人、城市义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关爱和服务,切实解决他们如厕难、饮水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
在德阳,为志愿者提供暖心服务的还有浦东社区、花园巷社区……社区内开设了“爱心银行”和“爱心驿站”,为志愿者们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了活动场所和阵地。
为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促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德阳市自2017年开始在全市开展了首届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评选全市“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优秀志愿服务社区和最美志愿者”等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同时,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记录、星级认证、嘉许回馈和激励保障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志愿服务健康有序发展。为了保障志愿者们的人身安全,德阳还为参加大型志愿服务或高危、援助类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对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现代志愿服务体系起到了推动作用,让“好人真正得实惠”。
如今,在德阳,“志愿服务”已成为最美丽的一道风景,“友爱互助”已成为最温暖的一抹底色,“爱心德阳”已成为最闪亮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