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哈尔滨市南岗区作为黑龙江省“首善之区”的核心承载区,始终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把做好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实施“五+”工作模式,扎实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专业化、项目化建设。
坚持覆盖性+品牌化
推动志愿服务队伍“扩容提质”
南岗区目前建有志愿服务站416个,注册志愿者26万余人,169个社区、254家各级文明单位全部建立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各社区注册志愿者均超过1000人,拥有超过万名志愿者的街道有13个,星级志愿者186510人,星级志愿服务团队152支,实现了志愿服务网格化、全覆盖。
成立了卫生、环保、文化、科普、法律、心理等20类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培育了南岗区志愿服务驿站、“的士”语音e支部、地铁志愿服务、马家沟亲水生态经济带等品牌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建立“志愿服务需求采集”和“志愿服务项目告知”机制,实现服务和需求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高了南岗区志愿服务队伍整体“含金量”。
坚持规范性+制度化
促进志愿服务机制“日久弥新”
黑龙江省志愿服务管理系统的启用,为规范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南岗区依托省志愿服务管理平台,建立了11个志愿服务工作群,完善了工作考核、志愿培训、网上注册、奖励等制度,重点抓谋划、服务、培训和考核,加大目标管理和服务指导力度,将志愿服务工作目标分解到区直各部门、各街道(乡镇)以及各级文明单位。
将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创建工作目标考核方案,志愿服务工作占100分考核的12分,极大地调动了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逐步培育了志愿者的责任意识、成就意识、荣誉意识,使志愿服务真正成为志愿者乐于参加、主动参加的社会公益活动,实现了志愿服务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坚持多样性+立体化
实现志愿服务阵地“贴近群众”
马家沟河丽水公园南岗段改造完成后,南岗区通过主题浮雕、中国传统故事和特色展板,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并以此为阵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宣传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园成为志愿服务公园。
同时,以马家沟河沿线丽水公园亲水生态休闲经济带为轴,深入开展“文明与我同行”系列活动,深化“南岗三日”“十队进社区”等品牌活动。充分利用南岗博物馆、雷锋精神展览馆等150余个志愿服务阵地,搭建志愿服务平台,结合重要节日开展“文明交通从我做起”等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为倡导、传播和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坚持创新性+常态化
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特色鲜明”
创新开展项目,打造南岗区特有志愿服务品牌。针对哈西客站日常客流量大,服务对象复杂,服务需求多样的特点,去年4月,哈尔滨市首家“志愿服务驿站”在南岗区哈西客站成立,驿站内放置了休息座椅,摆放各类宣传资料,准备了装有应急物品的“百宝箱”。去年年末,志愿服务驿站还增配了电脑、多功能充电桩,使驿站迈入了“综合化管理、智能化运行和专业化服务”模式。
在首个志愿服务驿站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南岗区又在秋林商圈地区打造出全省首家“商圈服务驿站”,将志愿服务层面进一步扩大。经过一年的运行,南岗区两个志愿服务驿站共为过往市民、旅客提供各项志愿服务11万余次,总服务时长达到10万余小时。
坚持广泛性+长效化
推进志愿服务宣传“融入生活”
充分利用南岗区政府网、南岗文明网和“南岗e家”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和广告宣传板、宣传栏等传统宣传形式,主动引导舆论。以典型事迹引路,通过广泛开展首届“南岗好人”评选活动、“百人百讲颂道德”微巡讲、编写《大区大爱好人集锦》等活动,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努力营造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在全区形成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