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身边,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难群体需要公众去关怀。而关怀,除了国家和地方出台一些具体政策外,还需要每个公民用实际行动给他们以最大温暖。近日,湖南各地掀起点亮“微心愿”的活动热潮,通过征集“微心愿”和点亮“微心愿”的方式,让助人者和受益者达到了最大满足。
“微心愿”属于“微公益”的一种形式,因为其“微”,人人可以参与,人人都可以成为“圆梦人”,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书写普通人的那份责任和担当。“微心愿”告诉我们,慈善事业也可以从小事做起。
据报道,45岁的魏艳是湖南永州冷水滩区紫荆社区的居民,因事故造成半瘫、行动不便,需要辆新轮椅。今年4月,魏艳的老公肖大善填写了心愿卡交给社区后,就有6位市民打来电话联系他。紫荆社区志愿者魏双石联合周边部分邻居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出资购买了一辆轮椅。没过几天,就把轮椅送到了魏艳家里。这一征集“微心愿”和点亮“微心愿”的过程,就体现出社会有一种温暖在涌动。
类似的社区居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障人士等,只要将自己的微小心愿写在社区心愿墙上,爱心人士就可以认领。这些“微心愿”,几乎涉及到他们衣食住行等方面,而完成他们的一个心愿,认领者也无需花费太多的钱财,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家参与慈善事业的门槛,对促进公众慈善事业的发展,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微心愿”的公益形式,在国内许多地方都已蓬勃开展起来,对许多困难群体提供了很多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也唤醒了公众心中那种朴素的情怀。在现代文明逐渐得以提升的语境下,爱心人士和受助人的同频共振,也能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有温度、越发有情怀。“微心愿”的公益形式虽然看起来微小,但这种爱心是一种集腋成裘的积累,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江河湖海。
“别忘了你的世界我曾经来过”,“微心愿”书写了普通人的责任和担当,无疑是当下调动更多民众参与公益慈善事业最有力的一支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