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区为老人们举办集体婚礼
家是什么?对四川省峨眉山市绥山镇红华苑社区的每一个居民来说,他们有两个家,一个是自己的小家,一个是社区这个“大家”。
红华苑社区成立初期,三分之二的社区居民来自红华苑小区,85%的居民为原红华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如今他们早已和本地居民融在了一起,成了“一家人”。
“服务一个居民,温馨一个家庭,和谐一个社区。”是红华苑社区一楼办事大厅的一句标语。社区书记吴小红说,社区的每一个干部,都要有一颗热心为居民服务的心,并为居民提供更贴心的服务,才能为居民打造一个和美的“家”,让他们真正有归属感。
“让”出办公用地,为居民打造一个乐园
3月27日下午,红华苑社区活动室内传来音乐声,十几个老人正随着节拍跳着舞蹈。家住红华苑小区的刘春兰站在第一排领舞。对刘春兰来说,到社区舞蹈室教大伙儿跳舞是最开心的事,每天雷打不动,乐此不疲。此前,大家只能在门口的广场上跳舞,夏天炎热,下雨天也无法开展活动。
“我们缩小了办公用地,将一部分办公用地‘让’给居民,让他们有个活动的场所。”社区党委书记吴小红说,2017年,红华苑社区将二楼400多平方米的办公空间腾了出来,根据群众需求对这个空间进行了改造和装修。2018年7月,改造后的群众活动空间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温馨的服务阵地以浅蓝色为主,搭配白色,有心灵驿站、爱心交换空间、工艺趣苑、多功能书吧、舞蹈室、逸趣书画室……走进其中,心情十分愉悦。
二楼入口处,一块活动公告牌上清晰地写着:周一,舞蹈;周二,书法、绘画;周三,集中读书、朗诵……旁边一个置物架上,摆放着拼图、水彩笔、象棋、儿童读物……“这是社区的‘爱心交换空间’。”吴小红介绍,大家可以把自己闲置的东西拿到这里来进行交换,实现物尽其用。“‘交换空间’是由‘儿童跳蚤市场’演变而来的,以前‘儿童跳蚤市场’是不定期举办,现在变成‘交换空间’,大家就可以随时到社区来交换闲置物品。”
书法室里,72岁的王陆平正画着水墨画。她是红华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家属,30多年前从河南洛阳来到四川,10年前搬到了红华苑社区。老人每周都会到社区活动中心练毛笔字、画水墨画,有时还参加社区组织的插花、手工、茶艺等活动。“社区时常会组织大家开展活动,大家在一起像一个大家庭,生活在这里很幸福,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外地人。”
评出典型人物,弘扬时代新风
2018年重阳节,彼时73岁的罗成仁和68岁的妻子杨桂容第一次穿上结婚礼服,和其他八对老年夫妇一起走在红毯上,接受来自社区大家庭的祝福。九对“新人”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笑容满面。这是红华苑社区九九重阳节为老人们举办的活动,也是社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一个缩影。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社区将多功能活动室提供给社区群众使用,还举办了“庆元旦迎新春”“党与群众心连心”等一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并向市民播放文明宣传片,发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市民文明公约及文明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宣传单。
“社区里,众乡亲,自治公约记在心;社区事,靠众人,居民个个是主人;要移风,要易俗,反对邪教走正路……”在2016年社区举办的道德模范表彰晚会上,三百多字的《社区居民自治公约》被编排成《社区居民自治公约快板书》,以快板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公约》向大家宣传与和谐社区建设、城市形象提升有关的日常生活点滴,提高社区居民素质。
为加大对正能量典型的宣传,自2015年以来,红华苑社区先后开展了“十佳道德模范”“创卫先锋”“五好文明家庭”“文明小区”“文明经营户”“最美家庭”“孝媳孝女”等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敬老爱幼、遵纪守法、关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涌现出“四川省孝女”陈丽琴,“乐山市五好文明家庭户”王晓琼家庭,“峨眉山市十佳文明户”舒仁富、付启华家庭,“峨眉好人”丁玉,“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郑权,“拾金不昧好党员”李红成,“拾金不昧好市民”赵启胜,“拾金不昧好学生”郑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