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小长假,旅游总会成为绕不开的话题。与过去的观光“打卡”相比,近年来,假期旅游“解锁”了更多新方式:以运动的名义“说走就走”,为一场演出奔赴一个城市,“沉浸”在乡野,体验别样的乡村风味……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大众对旅游产品的需求更加个性化、多元化,促使更多行业开始融入旅游产业的行业矩阵,拓展着“旅游+”的更多可能。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文体融合、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大背景之下,旅游的目的也早就不局限于满足眼睛与舌尖,而呈现出了更多样的形态与乐趣。

即刻启程
以运动的名义
“我跑了7年了,跑了四五十场,以跑步的名义去旅行。”4月20日,2019吐鲁番交河马拉松赛在世界文化遗产地——交河故城鸣枪开跑,来自北京的“跑友”龙子兴专程从北京乘飞机来参加半程马拉松,他表示,第一次参加吐鲁番的马拉松,感觉非常不错,独特的风景和人文历史交相辉映,让他感受到,马拉松不只是跑步,更是一场全身心的享受。前不久,现居成都的英国人尼克·琼斯,和女友一起参加了“一带一路”陕西西安2019城墙国际马拉松赛,说起此次参赛的缘起,也与旅游密不可分,“西安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去年六月我们来这里看过兵马俑,几周前我在网上看到赛事讯息,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半马比赛。”
2018年,全国田径工作会议曾公布一组数据:截至11月2日,我国2018年举办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赛共计1072场,参加人次530万。其中中国田径协会认证赛事310场,参赛人次320万。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以及运动产业的勃兴,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丰富的赛事不仅给“跑友”带来了身心愉悦,更为主办城市带来了不小的“流量”。
“在消费升级的年代,人们不光注重跑步本身,也注重跑步带来的旅游体验。‘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方式受到人们青睐。” 中青旅遨游网旗下品牌如是户外的产品经理熊锋认为,越来越多的跑友选择在比赛期间,同家人、朋友一起在当地甚至是周边城市进行消费旅游,参赛者+参赛者家属的“体育+旅游”产品颇受市场青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放大“体育+旅游”的经济效应。此外,越来越多的湿地马拉松森林挑战赛、冰雪马拉松以及长城马拉松等丰富多样的马拉松形式,也让马拉松比赛更具有旅游意味。
关注度的飙升,更刺激着一些主办城市将更多的文旅元素融入赛事活动,做好文体旅融合的大文章。
“春牛首、秋栖霞”,在很多老南京人心中,春天到牛首山踏青是不可或缺的民俗。4月21日,2019南京·江宁春牛首国际马拉松赛在往届经验的基础上,对路线做出了重大调整,全程42.195公里的赛道串起了大塘金、黄龙岘等“国字号”美丽乡村。赛事期间,2019“春牛首”文化旅游嘉年华也如火如荼,融合了牛首文化名人、汉唐古风、赏桃花、时尚歌舞快闪、品茶等内容的多元文化活动轮番上演。赛事组委会表示,春牛首马拉松不仅辐射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更架起了江宁区体育、旅游、文化多元产业深度融合的桥梁。未来,还将助力城市形象再提升。
不止如此,冰雪项目、野外探险、海岛潜水……多姿多彩的户外运动越来越多地融入旅游项目,成为旅游消费从“门票经济”升级到“体验经济”的一个鲜活注脚。

观演观赛
值得奔赴远方
“为你我用了半年的积蓄,漂洋过海的来看你……”这句歌词可谓道出了诸多“真爱粉”们的追星信仰。《中国现场娱乐消费洞察报告(2012-2017)》数据显示,跨城观演已成流行,地域不再成为阻碍粉丝去现场为明星“打Call”的关键因素。2012年至2017年,用户跨城观演的票房贡献占比从19%连年增至32%,其中,演唱会和体育赛事票房表现最为突出,分别占比43%和28%。
跨城观演占比的上升趋势,与日渐四通八达的区域交通网建设密切相关。今年初,一场在江苏南京举办的演出竟有六成以上观众来自上海,而且几乎都是家庭观众……来自演出主办方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后台票务数据显示,该剧场连续四年主办引进的《安东尼亚诺新年合唱音乐会》今年首次在南京献演两场,一开票即引起一波跨城抢票热。
无独有偶,2018年11月22日至12月4日,江苏大剧院推出两周共计12场演出的“马林斯基剧院艺术节”,不仅引发了本地居民的观剧潮,也吸引了外地粉丝,周末场以及芭蕾舞剧《天鹅湖》的观众中,有15%来自上海。江苏大剧院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润森表示:“长三角城市群逐渐成长,‘超大城市’上海和‘特大城市’南京相互影响,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城市剧院、文化企业间的合作必将成为趋势。”
2019国际篮联三人篮球亚洲杯将于5月22日至26日在湖南长沙举行,当地旅游服务企业便适时推出了两款融合了观光与观赛的二日游产品,“把球迷变成游客,把游客变成球迷。”华天国旅总经理刘生波说,“过去我们只是销售赛事门票的模式,而现在跟湖南本地的旅游资源相结合,模式创新会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随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远远大于票面价值。”毋庸置疑,火热的跨城观演观赛,拉动的除了票房收入,更连带影响着交通、住宿、餐饮、购物观光等一系列相关业态,成为文旅融合背景下,拓展“旅游+”前景的新路途。
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一场音乐会或球赛,开启一段旅程。这种看似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旅游动机,折射出的是一座城市丰富的文体活动与兴旺的文化市场所散发出的巨大吸引力,更彰显出城市“软实力”对于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
与此同时,精心打造的演出品牌却可以“自带流量”,即便不依靠大城市的区位优势,也能释放出巨大的“磁力”。创办于2009年的张北草原音乐节,算得上国内户外音乐节“元老”,每年7月底在河北张家口市张北中都草原开唱。自由不羁的摇滚乐与宽广原始的草原,在气质上不谋而合,每年都会吸引众多乐迷齐聚在此,到2017年第九届张北草原音乐节,参与人数已由最初的10万人次增长到35万人次,自驾车超10万辆。2018年,各地户外音乐节大量涌现,张北草原音乐节在压力下谋求转型,将音乐节升级为音乐季,通过拓展演出地域、拉长演出时限、增加演出场次等手段,提升游客体验,延长音乐节对旅游的刺激效应。同时,立足自然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推进节庆活动与文旅深度融合,推进全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2018年夏季,张北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519万余人次,收入47.59亿元,同比增长12%。
沉浸乡野
领略“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是近年来网络上的一大流行词汇。它寄托着都市人对远离尘嚣,对心灵净土的向往。而事实上,有山、有水、有风景、有乡愁的美丽乡村,就是人们口中“诗和远方”停驻的地方。
近年来,远离都市,享受慢生活,乡村旅游消费逐渐成为生活在都市的人们的心之所向。而如今,游客对于乡村旅游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一顿农家饭,更偏重“沉浸式”的乡村生活体验。
去村里玩什么?近年来,随着海南美丽乡村项目兴起,乡村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的民俗文化、静谧的田园氛围,吸引着不少市民游客将短途游、周末游的目的地定于此。在田野、田埂边席地而坐,听低吟浅唱,享乡村静谧……近日,一场特色民谣音乐节在三亚市中廖村内举行,来自国内小众民谣歌手连番登台献唱,乡野美景与民谣音乐相融合,吸引了200多位年轻乐迷前来体验这夜幕苍穹之下,只有耳边音乐、晚风,以及琴弦在空气中振动的惬意时光。
“在喧嚣的城市工作了一周,就想走进大自然,随意地躺在地上,看天上的星星,听听民谣,跟朋友聊聊天,满满的乡愁记忆,在中廖村这里,能让自己慢下来。”游客苏先生和朋友一起参加了本次活动,他说,“以前出去游玩会特别累,今天通过这种民谣活动,我和朋友都觉得特别地放松,而且中廖村的夜晚非常美,非常静谧,这就是我想要的世外桃源。”
今年1月,在江西抚州的金溪竹桥古村的大门口,几名穿着明代服饰的扮演者,或池塘中垂钓,或田间劳作,或悠闲聊天,让人有穿越到明朝的感觉。走在古村中,随处可见穿着明朝服饰的扮演者,还可以看到万历年间茶铺、酒坊、油面坊、染坊等。竹桥古村以明朝万历年为背景,以村民生产、生活为主题,将当地那些听得见看不见的文化,实现场景化的呈现,赋予观众更加直观、感性的沉浸式体验。
近年来,闲暇赏花的行为如今已催生出不容小觑的“赏花经济”。从江西婺源的油菜花、西藏林芝的桃花,到日本樱花季、荷兰郁金香之旅,赏花目的地和产品愈加丰富,赏花游的深层体验需求也在上涨。
近日,2019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第七届四川自驾赏花节在成都崇州市开幕,活动以“乐动花海·翡翠崇州”为主题,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以春天独有的方式展示崇州的乡村之美。赏花节期间,崇州各乡镇全面开花,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在锦江乡乌尤驿举行的“万家灯火 竹梦乌尤”——竹灯光影艺术节现场,传统的川西林盘里,5000盏竹灯同时点亮,500把油纸伞和1000个民俗特色风情灯笼与周边绿叶花海、古道村落交相辉映,搭配出“掌灯”“接差”“龙传凤驿”“盛迎”“越千年”等竹灯光影场景,让游客进入沉浸式提灯夜游的场景中。
乡村旅游很多新概念产品推陈出新,如采风、康养、研学、民宿、游居、野行、诗意栖居、第二居所。如今,重乡愁场景体验的时代已经到来。这些新概念乡村旅游产品被统称为乡愁产品,这种“一村一品一特色”的乡愁产品,或宏大,或秀美,或以民居闻名于世,或以山水润泽心灵,都是一幅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动至美画卷。
(本版编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