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砥砺前行
云南省景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雷官燕

    抓好文明创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来,云南省景洪市始终坚持把文明创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向着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砥砺前行。

    党建强化有保障。市委把文明创建与党建工作统筹安排,统一考核,加大了文明创建的领导力度;组织部门在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中,优先考虑文明村和边境一线正在创建文明村的村寨,推动了基层村民小组创建。自2016年来,市委拨出3100万元专款用于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让100%的村委会有了活动阵地。各单位和村寨在文明创建中,健全创建机构,充分调动职工、村民积极性,强化组织保障,形成了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行政村干部为骨干、群众为主体的创建格局。勐龙镇、景哈乡边境村级党组织深入开展“国旗飘党旗红”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了“一个党员就是一个哨兵”的国门守护格局,为边境村寨创建文明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勐罕镇、景哈乡、勐龙镇、橄榄坝农场等文明村镇的创建工作蒸蒸日上。

    生态建设促创建。为了加强生态建设,景洪市政府从2012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作为生态建设基金,奖励、补助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级文明村景哈乡戈牛村委会累那大寨村民小组在创建文明村过程中,成为保护村集体林、水源林的典范。他们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契机,把水源林作为保护生存环境的红线。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对盗伐公益林树木者除按相关法律惩处外,《村规民约》还规定不得参加“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并与村民签订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人,设立150块水源林、公益林“保护碑”,实行永久性保护,严格监管。市级文明村勐罕镇曼累讷村委会曼远村民小组打造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新农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投入资金476万元,优化了村寨环境。

    扶贫扮靓文明村。省级文明村勐罕镇曼累讷村委会曼峦勒村民小组和市级文明村基诺乡巴亚村委会扎吕村民小组把300万元资金用于加强村容村貌建设,实现村内道路全硬化,修建了花池,美化了村寨。还建有文化室、篮球场、门球场、气排球场、农家书屋、广播室、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等,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推进“洁美人家”工作,实行改路、改网、改厕,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推进最美宜居乡村建设,基诺乡巴亚村委会扎吕村民小组被评为2018年云南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2016年以来景洪市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3314万元,有1000余名扶贫工作队员活跃在乡村,不仅加快了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速度,也有力地助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让星级文明户遍布全市的村村寨寨。

    树旅游城市形象。景洪市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在边境文明创建中,着力把乡镇、村寨打造成休闲旅游目的地。勐罕镇在文明小城镇创建中,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重点抓好诚信建设,广泛开展诚信单位、诚信公民、诚信商户评选活动,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创评活动,群众素质不断提高;以建设景哈大桥为契机,改造扩建街道路面,道旁种植观赏性植物;以傣族园景区为辐射,加大非遗文化及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村民庭院建设成为后花园,椰子树婀娜多姿,各色花儿竞相开放。勐罕镇通过文明小城镇的创建,树立了城镇新形象,成为景洪有名的孔雀之乡,2018年荣升为省级文明小城镇。省级文明村嘎洒镇曼丢村旅游经济已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村民个个懂经营,人人讲诚信,户户争先进,家家讲文明。

    文化传承形式新。省级文明村勐养镇曼掌村近年来在文化名州建设中,恢复了傣族18项重要的历史记忆,80%以上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7月,曼掌村被省文化厅确定为全省“文化农庄”试点,省、州、市联合投资400万元进行建设。建设内容分3个板块,在“文化乐民”板块,创作一台傣族村寨歌舞秀——《让我听懂你的语言》,打造傣族民俗节庆活动——“泼水节”,建设一段快乐小河——“摸鱼虾”、民族文化巷道、农耕文化观光带;在“文化育民”板块,建一个傣族文化传习馆、民族艺术幼儿园、佛寺和佛塔;在“文化富民”板块,开发傣族传统技艺、“傣家乐”餐饮,建胶林主题公园。去年7月,农庄正式对外开放,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面开放的文化农庄。

    近年来,景洪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确立了把景洪建设成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世界旅游名城、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定位。通过实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五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打造和展示了具有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风格的宜居宜业的“雨林景洪·柔情傣乡”形象。通过文明创建,目前,全市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云南省道德模范6名,云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2名,西双版纳好人9名,西双版纳道德模范11名,景洪市道德模范6名,全市有全国、省、州、市各级文明单位83个、文明村77个、文明社区7个、文明小城镇4个、文明家庭257户、“景洪好人”47名、“新时代景洪好少年”20名。市民素质逐步提高,追求文明成为了市民的新风尚,文明之花在傣乡景洪争奇斗艳,竞相争春。

当前:B1(2019年04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