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金钥匙” 打开治理“百宝箱”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给出了不同凡响的答案。

    走进当涂县黄池镇西河村,听到的是一个个关于”华大姐志愿服务队”的暖心故事,全村人口不过2000余人,却有700多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

    “志愿服务精神”点亮一个村庄

    走在西河村,有件事让人记忆深刻。一位老大爷一边散步,一边拎个塑料桶,看到路上的烟头,也弯下腰来捡进桶里。上前攀谈后得知,老人姓刘,并不是职业的卫生保洁员,而是“华大姐志愿服务队”的一员。

    “华大姐志愿服务队”的”华大姐”是谁?老人自豪地说,“华大姐”就是女支书张庆华,她就是村民们心中的一个标杆。

    几年前,西河村还是远近皆知的“软弱涣散村”。张庆华担任村支书后,从弘扬雷锋精神、志愿服务精神开始改变全村的面貌,她身上的那股“志愿服务精神”感染了村民。村民们说:“张书记就是个心里装着大家的铁娘子”。

    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精准化

    “村庄美的背后是人心美,西河村的显著变化,还是在找到文明实践这把金钥匙之后。”张庆华深有感触地说,乡村治理的长治久安,需要人人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个个崇尚志愿服务精神。

    2018年8月,当涂县被列入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这一顶层设计让张庆华喜出望外,乡村治理有了明确导向和制度遵循。

    西河村依托村农民文化乐园为主体,利用相关功能室打造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健身体育服务“5个平台”,形成了固定的活动场所,配套完善活动设施,突出文明实践功能。整合全村现有志愿服务资源,成立了6支志愿服务队伍,村民们亲切地统称为“华大姐志愿服务队”。

    为让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西河村创造性地实行“点单制”,变志愿服务“给群众端菜”为“让群众点菜”。发动村民代表入户征集服务菜单,全村39名村民代表,每人负责15户人家,入户征集,即时上报。同时,村民还可以通过手机上的“大美当涂”APP上的点单模块进行点单。

    为激励更多的村民成为志愿者,西河村在全县率先创办“志愿服务超市”,志愿服务超市采用积分卡制度管理,按物品价值对应分值进行兑换。物品大多由与村结对帮扶的企业以及村里的企业无偿提供。

    村民争当志愿者的暖心故事

    如今在西河村,志愿服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人争当志愿者。

    村民刘国金就是受到“华大姐”这个品牌的感召,加入到志愿者行列中的。他如今担任村志愿超市的管理员,为志愿者按积分兑换物品,并为村民销售土特产品,天天到志愿超市上班,却不拿一分钱报酬。

    在外闯荡富起来的村民刘兵龙同样受到了“华大姐志愿服务队”的感染,先是自掏腰包为村里修了一条水泥路,后来又为村民们修建了一所冲水式公厕。今年又将自家的老屋腾出来,交给村集体办起了公益农家乐。

    这家公益农家乐有餐饮,有客房,高峰时日营业额可达5000元。除了厨师外,服务员是清一色的志愿者,所有收入都全部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虽然开业时间不长,已有4位独居老人享受到了免费送餐服务。刘兵龙说,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都来做爱心事业,很值。

    6支志愿服务分队,700多名志愿者,不断创新的志愿服务项目。“华大姐志愿服务队”成为西河村一道最亮丽的风景。

    (据《大美当涂》)

当前:B3(2019年04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