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们是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牵挂”
——记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月亮产房饲养员段东琼

    本报记者 胡桂芳  实习记者 袁矛

    1869年,法国动植物学家戴维在四川宝兴邓池沟以科学的眼光发现了大熊猫,这一惊世发现引发了风靡全球100多年的“大熊猫热”。大熊猫这一“明星物种”持续受到世人的喜爱,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

    今年是科学发现大熊猫150周年。这150年里,世人更科学地懂得了如何饲养大熊猫,懂得了如何让它们在人工圈养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而它们的幸福快乐,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离不开人们的痴迷喜爱,更离不开大熊猫饲养员们日复一日的细心呵护。4月23日,记者走进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了解月亮产房保持大熊猫育幼100%后期存活率、责任事故零发生记录的大熊猫饲养员段东琼背后的故事。


收拾工具


清理落叶

    精心呵护“国宝”健康不言累

    早上7:55分,段东琼麻利地穿上浅蓝色的“无菌服”,戴上一双塑胶手套,套上一双大雨靴后,捋了捋头发,提起装有消毒液的洒水壶,转身走进一条略微呈弧形的走廊,开始对走廊及门垫进行消毒。走廊的左边是大熊猫的“宿舍”,一个个上了锁的铁栅栏将大熊猫分隔开来,里面的大熊猫有的正在酣睡,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咀嚼新鲜竹笋,还有的正在和熊猫宝宝嬉闹。

    “每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走廊上消毒,消毒后就是观察,看看大熊猫的采食情况,精神状态好不好,行为有没有异常……”静静地站在大熊猫阳浜的铁栅栏门外足足有5分钟的段东琼,眼神中尽显爱怜。

    上午8:30分,走进一个过道,段东琼将扫帚、耙子、撮箕放到白色的塑料筐里,弯腰拉起塑料筐一侧拴着的绳子,通过了一道窄门,来到了大熊猫文莉的运动场。昨晚文莉吃剩下的竹笋和剥掉的竹笋皮零乱地散落在运动场上。“吃剩的竹笋清理完要全部扔掉,要保证大熊猫每天吃的东西是新鲜的。”她先是用耙子将文莉吃剩的竹笋归整到一堆后,蹲下身子,双手捧起竹笋扔进塑料筐里后,再用扫帚将碎屑打扫干净。然后,她又拿起旁边的扫帚和撮箕,在运动场里快速地清扫粪便。明晃晃的太阳下,不一会儿,段冬琼已是满头大汗。

    “每天像这样的打扫要做三次,早、中、晚各一次。做这个运动量还是挺大的,冬天的时候穿着单衣做这些都会流一身的汗。一天下来,朋友圈里我的运动排名始终都是前几名。”说完,她咯咯地笑了起来,弯腰拿起耙子,一手拉起装有五公斤左右垃圾的塑料筐往外走去。

    清理完垃圾,上午的工作就基本上结束了。离吃午饭的时间还有一会,闲不住的段东琼来到走廊尽头的一间屋子,在一堆竹筒中捡起一根麻绳开始编制线球。“这是给大熊猫做丰容”,段东琼解释说,所谓丰容是以改善圈养动物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及动物福利为目的的工作。比如改进场馆设计、增加玩耍的器具、改变食物供给方式、进行行为训练等都属于丰容的内容,这些都有利于促进大熊猫产生更多的自然行为,恢复其原有的天性。她告诉记者,稍微空闲时,她会和同事变着法儿进行丰容,做线球、竹筒等,将食物藏在里面,增强大熊猫觅食的乐趣。


打扫卫生


清理熊猫粪便

    肩扛责任

    一刻也不敢松懈

    吃过午饭,已是下午1:10分。段东琼和她的同事们还不能休息,趁着这个空儿,月亮产房的饲养员们凑在一起开了一个小会。每个小组负责的大熊猫状况如何,从吃喝到排泄都要顾及到,哪只有发情的倾向,哪只出现了待产的行为,幼仔的体重增长有没有达标……针对每只大熊猫的状态,接下来的工作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润九的妈妈圆润是第一次产仔,这只年轻的熊猫妈妈因缺乏经验,在照顾润九时无意中划伤了幼仔。“伤痕从嘴角一直到颈部,这么小的仔,整整缝了九针,想想就让人心疼。”好在有大家的精心照料,现在的润九状况正常,成长健康。说起这段过往,段东琼的眼中满是怜惜。

    在段东琼心里,每一只照顾过的熊猫都是自己的孩子,她爱着家里的孩子,也记挂着远在国外的孩子。有时候,看着润九活蹦乱跳地东跑跑西看看时,段东琼会忍不住想起远在法国的圆梦。一有时间段东琼总会搜一搜圆梦的现状,看看它的视频。

    2017年段东琼和同事被单位选派到法国照顾待产的欢欢。8月4日,欢欢诞下一对雄性双胞胎,其中一只是死胎,存活的另一只幼仔成为法国首个大熊猫宝宝,取名圆梦。这其中的艰辛,只有段东琼和同事知道。按段东琼的说法,就是“一夜之间愁白了头”。

    欢欢生产后不吃东西,妈妈不吃东西就没奶给宝宝喝,段东琼也跟着吃不下、睡不着,她一头扎进兽舍里观察记录,最长的一次整整5天没出过兽舍门。好不容易把妈妈的问题解决了,宝宝圆梦排便又出现了延期问题。排便间隔时间最久的一次竟达47天,兽医用药也没有解决。这是段东琼从未遇到过的窘况,每天“等便”的过程对她来说是一种巨大的煎熬。“现在想来,可能是圆梦自身的原因吧,好在它后面的排便情况都比较正常。”段东琼说道。

    “在法国那几个月,我真的是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艺’都用上了。我这人自认为还是很坚强的,因为有责任担在肩上,工作上压力再大我都会咬牙坚持,没想到,第一次的眼泪流在了法国。”说起那段经历,如今的段东琼已十分淡定,但从她的描述中还是能想象出当初她扛在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有多难。“一刻也不敢松懈。它们是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牵挂。”段东琼感慨道。

    回国后,段东琼将这段经历总结出来,做成PPT,这既是一种自我学习,也是希望更多的同事能了解到大熊猫饲养中可能会遇到的新问题。


给熊猫幼仔配奶


正在喂熊猫

    结缘并成为

    生命中的一部分

    “当得知自己作为实习生被学校推荐到熊猫基地饲养大熊猫时,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激动,也未曾想到竟成了一辈子坚守的事业。”说话间,段东琼的眼里有光闪烁。1999年,就读兽医专业的她从成都畜牧兽医学校毕业后,被推荐到熊猫基地实习,当时一起来实习的一共有八个人,最后却只留下了她一个,“冥冥之中和熊猫的缘分已经注定。”更没有想到的是,这种缘分一续就是20年。

    有人曾说,饲养员的工作很平凡,既没有驯兽师的掌声,也没有动物学家的辉煌,更没有兽医的成就感,即便是饲养大熊猫,最初的好奇激动也会被每天喂食、清扫粪便等琐事消磨殆尽,变为平淡甚至枯燥的每一天。如此平凡的日复一日,段东琼却执着地坚守着,原因何在?

    “这份工作做的越久,就会越喜欢。和动物打交道很简单,你对它好,它就会对你好,和你亲近。正是这份简单,让我的内心能够获取最大的平静,拥有最简单的快乐。” 段东琼笑着回忆说,有一只名叫梦梦的大熊猫,性格温顺,样子乖巧,只要听到段东琼说话的声音,它就一扭一扭地来到她的身边,爬到她的腿上、肩上,像个小孩子一样与她亲昵。每当这时,段东琼的心里都会涌出一种说不出的感动,“或许这是坚守的根本原因吧。”

    “该给熊猫宝宝喂奶了。” 下午5:30分,段东琼中断了采访,从椅子上站起来,穿过长廊,来到了操作间, 烧水、洗杯子、称量、冲奶、分奶……麻利地做完这些,她端着两个盆盆奶来到了启程、启航这对双胞胎的宿舍。“启程、启航,快来吃奶奶啦,好香呢。”一边打开铁栅栏,一边亲昵地呼唤着熊猫宝宝的名字。两只“萌宝”也闻讯赶来,欢快地享受着香甜的晚餐

    夕阳渐渐西沉,气温下降了许多。参观的游客渐渐散去,白天的喧嚣也慢慢安静了下来,但对于当晚需要值班的段东琼和她的同事来说,一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她们还要去大熊猫宿舍巡逻,看一看大熊猫们的状态如何,夜间投放的食物是否到位,铁栅栏上的锁是否落好……这些都做完,她才能享受一天中难得的闲暇时光。

当前:1版(2019年05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