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为“一带一路”提供重要保障
赵 阳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已落下了帷幕,但关于它的讨论仍在继续。4月25日至27日,远道而来的各国嘉宾,用不同的语言,共话同一主题,总结经验、凝聚共识。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进入务实合作阶段,各方普遍认为,加强法治建设已成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廉洁之路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2017年5月,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向世界发出了要让“一带一路”成为廉洁之路的倡议。两年后,中国与有关国家、国际组织以及工商学术界代表共同发起《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再次表达了国际社会携手打击腐败、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的坚定决心。

    根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咨询委员会提供的最新数字,截至2018年底,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总量已超过6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700亿美元。2013年至2018年,中国与24个国家建立了82个经贸合作区和工业园区,总投资超过280亿美元。

    只有将一个个“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建设成廉洁工程,才能让“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项目2015年12月2日启动,2016年12月25日开工,计划2021年12月竣工通车。截至2019年3月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31.3亿元。

    在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同军看来,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两国有关部门联合制订了《中老铁路项目建设重点环节廉洁风险防控手册》,实施全流程风险防控,保障了铁路的建设。

    两年来,中方与有关国家反腐败机构互访交流不断。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在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指引下,廉洁丝绸之路建设已经迈出坚实步伐。

    全面深入知识产权保护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频繁的贸易往来带动知识产权领域交流日益密切。产权保护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成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

    事实上,早在2017年5月,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签署了《加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协议》。这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签署的首个有关“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文件,标志着双方将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全面深入合作,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发展。

    2018年8月28日至29日,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国家版权局、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在北京举办了2018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作为此次会议的主要成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国家知识产权务实合作的联合声明》。

    除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多双边事务,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已与全球63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签订了多双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与50个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建立正式合作关系。

    反腐败国际合作更加密切

    “一带一路”为中国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创建了新平台,为国际合作开辟了新模式。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已成为各方共识。

    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沿线国家——肯尼亚,签署了两国间刑事司法协助条约。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张晓鸣认为,沿线的所有国家几乎都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国。“近年来,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反腐败政策对接,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国际条约和相关双边条约为基础深化反腐败务实合作,围绕‘一带一路’区域互联互通标志性项目,坚决打击商业贿赂,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内的77个国家缔结55项引渡条约、64项司法协助条约。反腐败合作已纳入中国与有关国家“一带一路”合作规划文件,反腐败双边合作更加密切。

    (据《法制日报》)

当前:A4(2019年05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