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参观李庄张家祠堂学习张氏家训
阅读提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风是什么?家风是一种潜在的无形的综合力量,是社会风气的涓涓细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个家庭中的传承。
近年来,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以“3456”模式深化家庭家风建设工作,创造了家庭家风建设的“翠屏模式”,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在全区营造了家风好、民风淳、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在城乡之间激荡起向上向善的磅礴力量,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家风建设工作提供了可学可用的经验。
2017年以来,翠屏区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以“爱国传家 敬业兴家、诚信立家、孝善安家、勤俭持家、廉洁守家”24字为主要内容的家庭家风建设活动,千千万万的家庭在这一活动中变得更文明、更和睦、更幸福。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家庭家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文明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翠屏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昂进告诉记者,该区创新探索家风建设工作的3456模式(即实施2017-2019年“三年计划”,推进家风建设拓面工程、提质工程、引领工程、助廉工程“四个工程”,开展“家风家训专题宣讲”“我的家风故事”“家风示范基地建设”“文明翠屏·身边好人”和“廉洁清风进万家”“五项活动”,形成打造一批家风建设示范学校、编写一本家规教材、总结一套戎城家风故事、表扬一批家风家教先进典型、创作一批文化作品、打造一支家风建设师资队伍“六大成果”),在全市乃至全省打造家风建设示范基地,获得了中央文明办的肯定。
传承
以传统家风
厚植精神土壤
“敦孝悌、睦宗族,饬伦纪、辨职业,择交游、安义命,尚勤俭、谨婚嫁,慎丧祭、训子孙。”在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翠屏区李庄古镇张家祠堂里这10条30字的家训浓缩了李庄张氏对后世子孙的谆谆告诫。
据李庄《张氏宗谱》记载,张氏是李庄大姓,至今已有20余代人。自清代以来,张氏家训始终根植于张氏族人心中,他们代代传承优良家风,世代推崇崇文尚义、义字当先的精神。
张氏家训的传承是翠屏区实施家风建设拓面工程,开展“家风家训专题宣讲”活动的一个缩影。
在家风建设拓面工程中,翠屏区在党政机关中开展“传家风家训,育翠屏新风”主题演绎活动,在社区农村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为基层党员围绕家风建设内容上党课,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老干部家风家训与党风政风座谈会”,在返乡党员和群众代表中利用传统节日召开“家风建设座谈会”,同时积极组建家风文化宣讲师资队伍,借助文化下乡、道德讲堂、妇女之家等载体开展家风文化宣讲,并积极开展家风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翠屏区还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我的家风故事”主题活动,实施家风建设提质工程。具体包括开展优秀家风经典诵读、征文、演讲比赛活动;开展“我的家风故事”征集活动,讲述家风故事和家规背后故事;组织本土书法名家书写家训,收集有关“家规、家风、家训”为主题的碑刻、楹联、匾额等实物的图片、文字说明等材料。
“优良家风的树立和传承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并不断创新的过程。优良的家风更能孕育出文明、幸福、和谐的家庭土壤,使之成为一种精神力量。”翠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胡波林告诉记者,该区按照“挖掘家风”“提炼家风”“展示家风”三个步骤,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家风建设全过程,不断扩大家庭家风建设的覆盖面和参与度,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前进。
培育
以家风故事
涵育文明新人
4月10日,记者来到江北实验小学翠微路校区,摆放在校门口的家风手抄报展示展板映入眼帘,那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向记者讲述着每一名学生家庭的家风故事。
作为翠屏区首批创建“家风示范校”的江北实验小学,近年来在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中广泛开展传承家风家训活动。“从家庭教育的角度而言,好的家风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家风胜过千万名校。”江北实验小学校长邓武林告诉记者,自开展家风示范校创建活动以来,学生逐步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班风、学风、校风明显好转。
记者了解到,许多学生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参与传承家风家训活动,在耳濡目染中提升了精神气质,而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更是润物无声地改变着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翠微路校区的学生潘宣任回忆,3月的一天早上,她和妈妈李传芬一起走在去学校的途中,当经过一个十字路口时,妈妈见有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地过着马路,连忙上前将其扶着一同穿过马路。妈妈的善举,深深地印在了潘宣任的脑海中。“在生活中,妈妈时刻遵循‘与人为善 勤奋好学’家风的言行让我学到了许多待人处事的方式。”潘宣任认为,好的家风让自己在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在翠屏区,像李传芬一家这样重视家风建设,通过自身言行践行家风的家庭比比皆是。
除了打造江北实验小学等一批家风示范基地,翠屏区在实施家风示范引领工程中,还广泛开展了“文明翠屏·身边好人”选树活动,积极举办家风建设论坛、家风演绎活动,创作征集健康文明新家训,大力宣传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进一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弘扬
以优良家风
引领文明之风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任何时候都应该发扬光大。”在翠屏区宋家镇石笋村“家风家训示范基地”,该村二社党员曾玉儒家的堂屋门前悬挂的家风展示牌向记者讲述着这个家庭的优良家风。
自翠屏区家庭家风建设活动启动以来,石笋村就根据要求在全村开展了“兴家风、淳社风、正村风(三风)”活动,以党员、群众代表影响和带动身边群众自觉投身到“三风”建设中来,以家风带社风,以社风促村风。
“在党员、群众代表的示范引领下,我村的村民都亮出了自家的家风。”石笋村党支部书记侯元英告诉记者,该村常年举行“传承好家风、倡导好社风,好村风”授牌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和群众廉洁修身、遵纪守法。
家庭家风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方面,石笋村的“三风”建设活动正是翠屏区实施家风建设助廉工程,扎实开展“廉洁清风进万家”活动的生动实践。
与石笋村一样,家庭家风建设也给翠屏区的其它村镇(街道)带来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牟坪镇召开的“廉洁家庭”建设座谈会,明威镇挖掘的史可法“孝悌、励志、勤廉、报国”的家训以及“重农耕、重教育、尊礼仪、睦四邻”的侯岗精神,象鼻街道开展的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工作……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政风清。在家庭家风建设活动中,翠屏区每一名家庭成员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优良家风,弘扬优良家风,做社会主义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倡导者,为建设“幸福美丽翠屏、决战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